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甲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乙文作者是彭端淑彭端淑。
(2)翻译下面句子。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
A.甲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B.甲文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乙文“子何恃而往”出现了两次,第一次表达了富和尚疑惑的态度,第二次表达了富和尚嘲讽的态度。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甲文将智叟与愚公作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大智大勇:乙文将富和尚与穷和尚作对比,突出穷和尚志向坚定,行动力强。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只要有志向,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只要有志向,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答案】《列子•汤问》;彭端淑;A;只要有志向,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03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