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班级将以“徐霞客和他的游记”专题分享活动参与学校“传统游记欣赏”的展示。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甲]浙游日记下 (节选)ㅤㅤ斗鸡岩上有樵者赵姓居之,指北山之巅有棋盘石,石后有西玉壶水从石下注,旱时取以求雨,极著灵验。时日已下舂,与静闻③亟从蓁莽④中攀援而上。约直蹑者二里,始至石畔。其上有涧,泠泠从山顶而下。时日已欲堕,因溯流再跻,则石峡如门,水从中出。门上更得平壑,则所称西玉壶矣。闻其东尚有东玉壶,皆山头出水之壑。西玉壶之水,南下者由棋盘石而潜溢于三洞,北下者从里水源而出兰溪之北;东玉壶之水,南下者由赤松宫而出金华,东下者出义乌,北下者出浦江,亦一郡分流之脊云。
ㅤㅤ玉壶昔又名盘泉,分耸于上者,今又称为三望尖,文之者为金星峰,总之所谓北山也。甫至峰头,适当落日沉渊,其下恰有水光一片承之,滉漾不定。夕阳已坠,皓魄明月继辉,万籁尽收,一碧如洗,真是濯洗涤骨玉壶,觉我两人形影俱异,回念下界碌碌,谁复知此清光!即有登楼舒啸、酾酒江者,其视余辈独蹑万山之颠,径穷路绝,完全不同于尘世,不啻天地之别矣。虽山精怪兽群而狎我,亦不足为惧,而况寂然不动,与太虚、太空,高天同游也耶!
[乙]徐霞客远游绝域名宏祖
沙曾达
往还万里等游仙,迹遍山川一览全。拾穗然松劳笔记,穷探绝域比张骞。
[丙]远游冠
光军
布衣冠弁出南州,半壁河山独探幽。多少功名千里外,孤筇双屦写春秋。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徐霞客,明代人,无意于功名,经历三十多年游历、考察,写成60余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②下舂:日落之时。③静闻:静闻和尚,徐霞客好友。④蓁莽:杂乱丛生的草木。⑤酾酒:斟酒。⑥狎:戏弄、威胁。⑦拾穗然松:点燃松树枝当灯,捡路上的麦穗当食物。⑧弁:可挡风雨的帽子。⑨孤筇双屦:筇,竹制的拐杖。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1)根据上下文,为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亦一郡分流之脊云
B
B

A.遮蔽,掩盖
B.大概,表推测
C.同“盍”,何不
②酾酒江者
C
C

A.降临,到
B.监视、统治
C.面对
不啻天地之别矣
A
A

A.不止,何止
B.只有,不过
C.比不上
探绝域比张骞
B
B

A.生活困难
B.追究到底
C.不得志
(2)为[甲]文梳理游踪,填写下表。
所至
棋盘石
棋盘石
石峡
金星峰
金星峰
所见 蓁莽,其上有涧
石峡如门,水从中出
石峡如门,水从中出
落日沉渊,皓魄明月继辉
(3)同为游历山水所记,[甲]文中徐霞客的心境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心境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4)从[乙][丙]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意象,分析诗人的情感。
(5)根据甲、乙、丙三篇诗文所述内容,完成下面两小题。
①徐霞客在游历时遇到了哪些危险与困难?他是如何应对的?
②你怎样看待徐霞客这种探险精神的?结合诗文内容发表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考点】一词多义内容理解
【答案】B;C;A;B;棋盘石;金星峰;石峡如门,水从中出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75引用:5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2 23:0:3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2.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我与 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独贤者有心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C.一箪,一豆羹 之不能尽其才
    D.今为宫室之为之 君子成人之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生,弗得则死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B.蹴尔与之 聚室谋曰
    C.万钟我何加焉 苛政猛虎也
    D.乡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鱼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第②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在生死关头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文章通过“不辨礼仪”接受“万钟”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非常有力。
    D.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经受住考验”的道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4引用:3难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54引用:4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