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后,许多科学家为测定电子的电荷量做了大量的探索。1907年至1916年,密立根用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油滴所带的电荷量是某一数值e的整数倍,于是称这一数值e为元电荷。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金属极正对着水平放置,板间的距离为d。当质量为m的微小带电油滴在两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两板间不加电压时,可以观察到油滴在两板间竖直向下做匀速运动,通过某一段距离所用时间为t1;当两板间加电压U(上极板的电势高)时,可以观察到同一油滴以另一速度在两板间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且在时间t2内运动的距离与在时间t1内运动的距离相等。忽略空气浮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当两板间加电压U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
(2)上述油滴的电性和电荷量Q;
(3)在极板间照射X射线可以改变油滴的带电量。再采用上述方法测量油滴的电荷量。密立根测定了近两百颗油滴的电荷,在其著作中得到几组数据如下表所示(油滴的电荷量为Qi,单位已从静电单位换算为库仑)。如果存在基本电荷,请根据现有数据求出基本电荷的电荷量e(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电荷量 Q i ( 10 - 19 C ) |
6.55 | 8.20 | 9.97 | 11.49 | 13.13 | 14.81 |
【答案】(1)当两板间加电压U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为,方向竖直向下;
(2)油滴带负电,电荷量Q为;
(3)基本电荷的电荷量e为1.63×10-19C。
U
d
(2)油滴带负电,电荷量Q为
mgd
(
t
1
+
t
2
)
U
t
2
(3)基本电荷的电荷量e为1.63×10-19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2 8:0:9组卷:21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阴极射线管及方向坐标如图所示,电子束从阴极射出,直线射出狭缝掠射到荧光屏上,显示出电子束的径迹,以下偏转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19 1:30:1组卷:108引用:7难度:0.8 -
2.如图,在阴极射线管正下方平行放置一根通有足够强电流的长直导线,且导线中电流方向水平向右,则阴极射线将会( )
发布:2024/11/23 18:0:1组卷:86引用:3难度:0.8 -
3.电子被发现后,密立根的油滴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电子的存在,揭示了电荷的非连续性。密立根实验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设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小油滴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两板间电势差为U,小油滴恰好悬浮在真空中不动,测出两板间距离为d,则小油滴的电荷量为( )
发布:2024/10/2 4:0:2组卷:18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