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火山灰是直径小于2毫米的火山碎屑物,主要由火山爆发喷射出的岩浆碎裂而形成。岩浆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火山气体。当岩浆位于压力较高的地下时,这些气体被压缩在岩浆中;而当岩浆逐渐靠近地表,①_____,这些气体就会逐渐形成气泡从岩浆中逃逸。②_____,其中包裹的火山气体越多,岩浆来到地表时气体膨胀越猛烈,最终导致猛烈喷发。喷发得越猛烈,岩浆越容易被打碎成小颗粒并冷凝成火山灰。岩浆的黏度还影响了火山的喷发方式。即便是同一座火山,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喷发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浆的黏度。
      火山灰虽然叫“灰”,但是不同于烟灰,它坚硬、不溶于水,是非常锋利的玻璃质岩石,几乎就是玻璃渣。③_____,会损伤肺部,极高浓度的火山灰还会引发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不仅如此,颗粒物的粒径越小,被人吸入后进入呼吸道的部位就越深。吸入粉尘等粗颗粒物会造成呼吸系统损害,诱发支气管炎或哮喘病,甚至危及生命;吸入细颗粒物则可能会对心肺功能造成损害,引发心脏病、肺癌等。
(1)下列句子中的“深”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D

A.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度数会越戴越深吗?答案:此说法不准确。
B.宁夏有一座不会睡觉的城市:夜市如酒吧,夜越深,它越亮。
C.如果膜中既有金属层,又有很强的反光功能,那膜颜色越深隔热性能越好。
D.钻井挖得越深,岩层温度就会越来越高,钻井的金属钻头越来越难以承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考点】词义情境补写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5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简单说,阴历以月亮为参照,先有月,后有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先有年,后有月。 ①         ,用阳历可以看季节的春夏秋冬。早期人类文明大多采用阴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不像太阳,②         
          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但阴历有一个问题:十二个朔望月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天。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朋历和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闻月的方式补齐。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闻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③         。这个临时加入的闻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
    (1)下列各句中的“容易”与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容易”一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容易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
    B.秋凉时节运动出汗后若不及时换衣,很容易感冒生病。
    C.这几组形近字容易混淆,请同学们注意其书写。
    D.好不容易才找到水源,干渴了一天的他们高兴地叫喊起来。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发布:2025/1/1 4:0:1组卷:8引用:6难度:0.7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发布:2025/1/8 8:0:1组卷:8引用:2难度:0.9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元稹《咏廿四气诗》中的这两句诗,描绘了霜降时节天空高旷和万物萧瑟的状态。进入霜降之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①         。就全国平均气温而言,“霜降”节气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从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看,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金气是指秋季的凉气,寒气是指冬季的冷气,秋分是金气增长的顶点,之后随着秋之金气的减弱,冬之寒气逐渐增强。霜降之前,金气强于寒气,天气比较凉爽;霜降之后,寒气强于金气,②         。金气与寒气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立冬之时才告结束。
          霜降期间,白天较热,夜晚气温却很低,逐渐低至零下。此时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地闭塞则降雨减少,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和燥。霜降节气以后早晚温差比较大,水汽明显减少。寒和燥成了这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补充水分,防寒降燥。这时也正是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因此,③         
    (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助人为乐,自己也会因之而获得快乐。
    B.寒冷又乏食物的冬天,叫人好生难捱。
    C.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谁不感慨唏嘘?
    D.老师提醒学生,不要“人在曹营心在汉”。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发布:2025/1/1 3:0:1组卷:13引用:6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