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吕辉的《有人在笨笨地爱着你》,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①一位作家讲过一件趣闻。某年她借住朋友乡间别墅闭关写作,离开后,却接到了朋友的电话。朋友支支吾吾问她是不是得罪过周围什么人。她有些吃惊,因为那别墅周围只有几户人家,彼此熟识,都是礼貌的文化人,连口角都不曾有过。朋友听后依然疑惑,说为什么我住的这段时间,每天门口都扔着一些血淋淋的死鱼,特别吓人。
ㅤㅤ②她也觉得奇怪,分析半天,忽然想起一事。晚春时下过一场冰雹雨,雨后散步时,她在河边捡到一只不知名的灰色大鸟,被冰雹砸伤了翅膀,她给它简单上了些药,又喂了几条鱼,就放生了。
ㅤㅤ③朋友惊道:“不会是传说中‘鸟的报恩’吧。”于是蹲守几日,终于等到那个“始作俑者”。果然是一只“灰色大鸟”——它的学名叫苍鹭。
ㅤㅤ④朋友追了它几日,发现这苍鹭每天颇忙,不但给朋友家丢下死鱼等物,还飞到另外一处农家丢相似的死物。前去询问,果然那农家也曾喂食过这苍鹭。最有趣的是,农家说苍鹭还会观察,若是当天收下了某条死鱼,第二天出现在门口的还是死鱼。如果把某只死虫丢出门外,之后就不会再收到虫子。
ㅤㅤ⑤朋友连连称奇,眼前生生浮现了一位英俊骑士,用带着磁性的声音,无奈又温柔地伸出手来,摸了摸对方的头。“怎么办呢?这个也不喜欢,那个也不喜欢,真是拿你没办法呢……算了,我再来想想办法吧。”
ㅤㅤ⑥简直带着不可思议的奇妙暖意。这大概是最懵懂,也最宠溺的报恩了吧。
ㅤㅤ⑦我的新书发行,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都发了消息。母亲打电话问我:“姑娘啊,看你发了新书,妈能帮你做点儿什么啊?”我说:“妈,您别受累了,书我给您摆到床头,喜欢就多看两眼。”
ㅤㅤ⑧过年回家,亲戚见了我都抱怨,说:“你妈这几个月,麻将都懒得打了,跟我们吃个饭吧,手机不离身,手指不停地按啊按,也不知道忙些啥。”
ㅤㅤ⑨我也有些好奇。母亲禁不住缠问,只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我在给你点赞。”我一愣:“妈你怎么点的?”
ㅤㅤ⑩母亲说:“我听人家讲,要是一个人的微博点赞越多,就是人气越高。我眼睛花,看不太清楚,没法儿给你写啥,就一个劲儿地点呗。也容易,不累的,每天一直按按按就可以了。”
ㅤㅤ⑪我哭笑不得。微博点赞,每个ID只有一次权利,母亲反复按完全是无用功。我欲要给她解释,迟疑半晌,却终究没说出口。我想,她这么努力地让自己有用起来,尽己所能地宠爱着自己的女儿,辛苦地创造着微弱却温暖的情感价值,我又有什么权利让她失望!
ㅤㅤ⑫这篇文章,注定是不能让她看到了。就让她愉快地为我点赞,活在“帮到女儿”那种心满意足的快乐中,挺好。
ㅤㅤ⑬东北的冬天很冷,滴水成冰。儿时我臭美,喜欢穿漂亮的雪地靴,然而往往越漂亮的靴子越不防滑,我平衡能力又不好,坐个屁股蹲儿或者把腿摔得青一块紫一块,都是家常便饭。于是每到上学放学,父亲就会让我抓住他的胳膊,稳稳当当走过小路的冰面。后来我长大了,父亲却病倒了。通过治疗,父亲逐渐能拄着拐棍到处慢慢地走,看看风景。这个冬天回家,我又一次在冰面上摔倒了。呲牙咧嘴捂着屁股走进家门,父亲“嘿嘿”笑了起来,却扭脸急忙拄拐去拿跌打膏药。
ㅤㅤ⑭第二天,我醒得很晚,出了卧室却发现父亲不在。我想他是出去散步了,这么冷的天,地又滑,万一摔了可怎么办。
ㅤㅤ⑮下楼远远就看见父亲的背影,居然已经慢吞吞走到了小区的门口。我抬腿就往他的方向跑,然而才迈几步就觉得不对。停脚,低下头去看,眼前通往门口的冰面小路,密密麻麻都是圆圆的白色小坑。坑不深,但数量多了,冰面完全变得粗糙,一点儿都不滑了。
ㅤㅤ⑯不远处,看车大爷叫我的名字:“你爸一早就起来了,院里谁也劝不住,自己一个人吭哧吭哧走了半天,走一步,就拿他那破拐棍在地上戳戳戳,砸了好多小坑出来。我估摸着,怕谁摔了吧。”
ㅤㅤ⑰这世界有多少笨拙的人啊。他们做的事,常常绕了无数个圈子,迟缓,蠢钝,甚至惹人发笑。可是他们所为的目标,无非是想把你拥在怀里,把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都双手奉上。仿佛你还在摇篮里那样,一无所知,一无所有,尽情地享受他们的呵护与照料。
ㅤㅤ⑱他们的爱,看起来不花哨,分量却是实打实。我能给你的,如此不值一提。然而这已是全部。
ㅤㅤ⑲只愿我还能给。
ㅤㅤ⑳只要你还肯要。
(选自《读者》2023年第6期,有删改)(1)通读全文,结合所学课文,完成下表填空。
文题 | 对象 | “笨笨爱”的表现 |
《有人在笨笨地爱着你》 | 苍鹭 | 送死鱼 |
母亲 | A 按点赞 按点赞 |
|
父亲 | B 戳小坑 戳小坑 |
|
《社戏》 | C 阿发 阿发 |
偷蚕豆 |
①小姜:选文第③段的加点词“始作俑者”,用在文中是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
大堰:
“始作俑者”一词本义是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在文中指在家门前“丢死鱼”报恩的苍鹭。
“始作俑者”一词本义是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在文中指在家门前“丢死鱼”报恩的苍鹭。
②小姜:在英语中感叹句朗读一般用降调,选文第⑪段的画线句句末用了感叹号,是不是也用降调朗读呢?
大堰:不是这样的,因为
贬词褒用,标明了苍鹭的报恩方式,暗扣文题中的“笨笨”,有力地表现了中心。选文第⑪段的画线句是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我”对母亲表达母爱方式的理解、感激等强烈的感情,可以用感叹号的;汉语中反问句一般用升调来朗读,所以该句应该读升调。
贬词褒用,标明了苍鹭的报恩方式,暗扣文题中的“笨笨”,有力地表现了中心。选文第⑪段的画线句是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我”对母亲表达母爱方式的理解、感激等强烈的感情,可以用感叹号的;汉语中反问句一般用升调来朗读,所以该句应该读升调。
(3)本文结尾很有特色,请分析第⑲⑳段的表达效果。
(4)比较文章第⑬段画线句子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ㅤㅤ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吴伯萧的《灯笼》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
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
表达作用的不同点:
选文第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是
父亲用“让”“抓胳膊”的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实现了女儿“稳稳当当地走”之心愿,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为下文写父亲为“我”用“破拐棍在地上戳戳戳”而表现笨笨的爱埋下伏笔。
父亲用“让”“抓胳膊”的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实现了女儿“稳稳当当地走”之心愿,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为下文写父亲为“我”用“破拐棍在地上戳戳戳”而表现笨笨的爱埋下伏笔。
链接材料的表达作用是
母亲为“我”准备“宵夜食品”,可见母亲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接过”“递给”的动作将灯笼与母亲对“我”的关爱融为一体,传递着浓厚的母爱,显示“我”喜爱灯笼的原因,流露出“我”对亲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结构上为下文抒发爱国情怀作铺垫。
母亲为“我”准备“宵夜食品”,可见母亲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接过”“递给”的动作将灯笼与母亲对“我”的关爱融为一体,传递着浓厚的母爱,显示“我”喜爱灯笼的原因,流露出“我”对亲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结构上为下文抒发爱国情怀作铺垫。
【答案】按点赞;戳小坑;阿发;“始作俑者”一词本义是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在文中指在家门前“丢死鱼”报恩的苍鹭。;贬词褒用,标明了苍鹭的报恩方式,暗扣文题中的“笨笨”,有力地表现了中心。选文第⑪段的画线句是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我”对母亲表达母爱方式的理解、感激等强烈的感情,可以用感叹号的;汉语中反问句一般用升调来朗读,所以该句应该读升调。;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父亲用“让”“抓胳膊”的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实现了女儿“稳稳当当地走”之心愿,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为下文写父亲为“我”用“破拐棍在地上戳戳戳”而表现笨笨的爱埋下伏笔。;母亲为“我”准备“宵夜食品”,可见母亲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接过”“递给”的动作将灯笼与母亲对“我”的关爱融为一体,传递着浓厚的母爱,显示“我”喜爱灯笼的原因,流露出“我”对亲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结构上为下文抒发爱国情怀作铺垫。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4 8:0:9组卷:11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三角形的就叫三角丘,长方形的就叫长条丘,荷叶状的叫荷叶丘。在昌蒲洼的田就叫昌蒲丘,在尖子山脚的就是尖子丘。从荒地上挥汗如雨地拓出来的,那就叫新开丘好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我理解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父母的语气里自有一份难以排遣的无奈。母亲自言自语道:有什么法子呢?又没有哪个愿意来种。
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⑪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根据时间线索,完成下面表格。时间 长丰大丘与春树塘 家人态度 儿时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爱 上世纪90年代起 田里杂草丛生,塘里堆满淤 ② 接到新初电话时 ① 高兴、欣喜 周末回家时 浮起新绿 ③
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
(3)“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读着该句,此时的你一定会想到了丰收,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吟起下面选项中的哪两句,请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揣摩标题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途径,本文标题是:“与稻田重逢”,你认为好在哪里?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65引用:3难度:0.3 -
2.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我煨①暖了,你离开的背影
吴钧尧 ①孩子,我想起你的“四脚兽”时代。你十个多月时,你妈妈出公差,我把你托给楼下的余妈妈照看。我把你送到她家,看到余妈妈摆弄满桌子的玩具,吸引你注意。你看到五颜六色的玩具,咿咿呀呀地扭着小腰、伸出小手去抓。余妈妈偷偷转身,努起嘴、皱着双眉,那表情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正努力调动脸部所有肌肉,催促我“走、走,赶快走”。孩子,我走得急,仿佛余妈妈的表情真的挤出声音了。
②我回到七楼家里,望了眼楼下庭院。你一定不知道,你跟我的距离只有短短半分钟,我却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思绪转回写作计划。傍晚,我到余妈妈家接你,余妈妈正在厨房忙碌,上午吸引你注意的玩具散落一地,已无法提起你的兴趣。你坐在客厅深处,灯光稀微。你四处张望,欲哭的表情里满是孤独、失望。你看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如一头奔驰的豹,朝我奔过来。两只手掌,一前一后,嗒嗒嗒地,声势与速度同等威猛。
③我大步上前,一把捞起你。
④孩子,我离开你之前,当然偷偷瞄你。你当时被玩具吸引,没有回头。我很好奇,若你玩腻之后,会怎样搜寻我的背影。这让我想到我母亲。
⑤孩子,我很少与你说,小时候我也曾跟你一样,搜寻爸爸妈妈的背影。有一次,妈妈带我进城,我们到了堂姐的冰果店。我喜欢冰果店中陈列在玻璃后形形色色的冰品。我贪吃刨冰,沉迷在甜香中,压根忘了妈妈什么时候不在了。堂姐促狭地说:“你妈妈不要你了。”我慌慌张张,四处搜寻不到妈妈,竟相信了堂姐的话,凶猛地哭了。孩子,当时我相信妈妈是我的全部世界,就像你相信,我的胸膛是你永远的操场。孩子,你年岁渐长之后,是否渐渐感到亲情间的某种倾斜,总是长辈费心照看晚辈,晚辈偶一回眸,长辈就感激涕零。
⑥下一回,凝望妈妈的背影时,我已经是“男人”了。
⑦高中毕业后,我成了一名军人。
⑧新兵训练中,“五百米障碍”是最大的考验。它的项目有快跑、爬竿、跳壕沟、爬矮墙、持枪匍匐前进、通过低矮的铁丝网。一次操练,看见身高一米九的大个子,攀爬两公尺高的“矮墙”,竟蹬不过去,一米六多的矮个,反而飞跃而过。我和战友不禁窃笑。等轮到自己上阵,正式戴上钢盔、系上腰带、背上枪,通过“五百米障碍”时,却在“矮墙”前手软脚重过不了关。
⑨当时,每逢假日,妈妈会不顾舟车劳顿来看我。她带来零食,看着我狼吞虎咽。我常想,当时妈妈的心中,必定是两难,________。
⑩每次分别,我都目送妈妈走上交通车,凝望微胖的妈妈蹒跚上车的背影。车子开动了,我看见妈妈频频挥手,好像在说,别送了,回去吧。
⑪孩子,交通车离开以后,我没有回到营舍,而是来到五百米障碍场苦练。先持装备爬竿,再战矮墙,我一次一次地挑战它。几天后,测验成绩出色,我望着妈妈上车的地方,喘着粗气说:“妈妈,我做到了!”
⑫孩子,那一刻我的心情,多么像你,豹一般的四脚兽,快速奔向我。只是我已经站了起来,用一个儿子的独立姿态,轻轻煨暖妈妈的背影。
【注释】①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煮。
在“赏美文•学写作”的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赏读《我煨暖了,你离开的身影》,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请你完成。
(1)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处补写出妈妈“两难”的心理。(30字左右)
(2)这是一篇语言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6引用:2难度:0.6 -
3.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嗅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3)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
例:口是心非顾 扬 若 严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发布:2025/3/9 18:30:2组卷:7引用:2难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