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①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炙毂过②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③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①彗:扫帚。②炙毂过:过,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③列大夫:秦汉时爵位名。列第七级,也称为七大夫或公大夫。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
A.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B.以鼓琴干威王 | 哭声直上干云霄 |
C.身亲往师之 | 若望仆不相师 |
D.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 以为小礼无所用 |
D
D
①迂远而阔于事情
②述唐、虞、三代之德
③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④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⑤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⑥谈天衍,炙毂过髡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A
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著书来引起诸侯的重视,实现理想。
B.邹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高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
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
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为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所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
(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②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答案】A;D;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公讳钧,字元播,姓崔氏。系出于魏相琰,至唐,世有显人,为天下望族。
凡出仕四十有四年,终始一节。公为人温厚靖深,喜愠不见于色。少读书,以功名自任,不苟于吏事。初宰武安州,既以整办称矣。时深、冀水潦,民流移于武安者以千数。诱说豪右,出粟平其直,籍贫民,使得市,而公自临视之。至秋大熟,迄无殍踣[1]。黄发垂髫,扶携而归,皆曰:“活我者崔公也。”武安之民,纪公善政闻于朝,愿再留三年,诣阙下者五百余人。时惊异之。其后出守,专以清净不扰为政,务在举大纲,略细故,与吏民立教,期于无犯。崇宁中,有诏天下建置佛祠。公时为遂宁守,奉诏矍然曰:“此地,上始封之国,可使不先他郡乎?然民不可劳也。”乃因城南废寺,庀[2]材治具,躬自督视,鼓舞吏民,不逾月而告成。民视轮奂之鼎新,初不知追胥之扰也。请改转运副使。河东地瘠民贫,漕挽岁常不足。公曰:“民不可取也。”乃尽索诸郡贡赋山泽之籍,与廪吏养兵储边之费,计入以为出;罢不急之务,讲在官之利,宽恤民力。明年,廥 [3]皆盈。
推毂士类,率先寒素。掾属有故人子,以其父书求荐章,置金函中。公举之有物,笑谢而却之,然卒加荐引。人以此多公笃于故旧,而能掩人之私也。公弟名龠,字符量,布衣,从公南北,友爱未尝相舍。大礼[4]恩当任子,舍其息以先龠,朝廷不从。叹谓龠曰:“吾弟未禄仕,吾无以见先君。”既得归,乃谢事,以恩授龠。命下两月而公卒。呜呼!可谓君子哉若人也。
公风姿秀整,气温而色庄,口不论臧否,言不及世故。平生无他嗜好,唯喜藏书,蓄古器,倾家贤以求之不惮。善作诗,传于士大夫之间,编集于家二十卷。又自取唐史,撰次其人物之美者,各为诗以纪之。
乃状其行事,以告当世君子。
(取材于苏过《河东提刑崔公行状》)注释:[1]踣(bó):倒毙。[2]庀(pǐ):具备,备办。[3]廥(kuài):仓库。[4]大礼:宋代补荫制度规定,凡朝廷行郊祀之类大典,官吏可举荐其亲属为官。以崔钧的职级,只能荫及其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籍贫民,使得市 市,这里是“买”的意思,与《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中的“市”意思相同。 B.民视轮奂之鼎新 轮,高大;奂,众多、盛大。与成语“美轮美奂”中的“轮”“奂”意思相同。 C.舍其息以先龠 息,这里是“儿子”的意思,与《陈情表》“晚有儿息”中的“息”意思相同。 D.口不论臧否,言不及世故 臧否,这里是“贬低”的意思,与《出师表》“陟罚臧否”中的“臧否”意思相同。 A.世有显人,为天下望族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与吏民立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C.乃因城南废寺 因之以饥馑 D.撰次其人物之美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A.既以整办称矣 就已经因为政事处理得当被世人称颂了 B.初不知追胥之扰也 起初并不知道自己可能会受到公差的侵扰 C.推毂士类,率先寒素 推举读书人,为寒门学子做出表率 D.可谓君子哉若人也 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君子啊
(5)作者说崔公为政“清净不扰”,第二段中哪些事例能体现他的这一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发布:2025/1/1 4:30:2组卷:8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也。以知音为雅乐郎,中平五年,疾去官。州郡司徒礼辟,以世乱奔荆州。荆州牧刘表令与孟曜为汉主合雅乐,乐备,表欲庭观之,夔谏曰:“今将军号为天子合乐,而庭作之,无乃不可乎!”表纳其言而止。后表子琮降太祖,太祖以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因令创制雅乐。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所长。时散郎邓静、尹齐善咏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夔总统研精,远考诸经,近采故事,教习讲肄,备作乐器,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也。黄初中,为太乐令、协律都尉。汉铸钟工柴玉巧有意思,形器之中,多所造作,亦为时贵人见知。夔令玉铸铜钟,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数毁改作。玉甚厌之,谓夔清浊任意,颇拒捍夔。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文帝爱待玉,又尝令夔与左骧等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由是帝意不悦。后因他事系夔,使骧等就学,夔自谓所习者雅,仕宦有本,意犹不满,遂黜免以卒。弟子河南邵登、张泰、桑馥,各至太乐丞,下邳陈颃司律中郎将。自左延年等虽妙于音,成善郑声,其好古存正莫及夔。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B.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C.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D.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有管理人民之意。文中的“牧”指古代的一种官名,荆州牧为荆州当时的最高官员。
B.“丝竹”指管弦乐器,与《琵琶行》中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的“丝竹”意义相同。
C.太祖,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即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
D.教习,古代的一种学官,“训课庶吉士者曰教习”,主掌课试之事。文中的“教习”即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夔调制好雅乐后,没有满足荆州牧刘表想在庭院中观赏的要求,反而说服刘表停止了这场不合时宜的演奏。
B.杜夔聪明智慧,超过常人,在艺术领域水平颇高。于他而言,管弦乐器,音乐舞蹈,没有不擅长的。
C.魏文帝曹丕爱惜柴玉,曾经命令杜夔等人在宾客之中吹笙弹琴,杜夔当时面有难色。魏文帝对此不高兴。
D.左延年等人虽然也精通音乐,但都只擅长郑声一类的俗乐,他们在爱好古乐保存正声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杜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将军号为天子合乐,而庭作之,无乃不可乎!
②夔令玉铸铜钟,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数毁改作。
(5)杜夔除了在音乐上的造诣,还有哪些个性令人称道?请简要概括。发布:2025/1/1 4:30:2组卷:5引用:4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②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发布:2025/1/1 4:30:2组卷:2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