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因穗颈过短造成的“包穗”会影响授粉进而影响产量,为进一步解决该遗传缺陷,科研工作者进行了系列研究。
(1)对籼稻品种Z利用γ射线进行诱变诱变育种,从大量的子代群体中获得E-1和E-2两种长穗颈突变体。
(2)选取不同类型的籼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亲本 | F1表现型 | |
组合一 | Z×E-1 | 均与Z品种穗颈长度相似(短穗颈) |
组合二 | Z×E-2 | |
组合三 | E-1×E-2 |
一、二
一、二
可判断E-1和E-2两种长穗颈突变体为隐性突变。②初步判断E-1和E-2所携带的长穗颈突变基因e1、e2为非等位基因,理由是
E-1和E-2杂交得到的F1性状与籼稻Z性状一致,为短穗颈,故e1、e2为非等位基因
E-1和E-2杂交得到的F1性状与籼稻Z性状一致,为短穗颈,故e1、e2为非等位基因
。③el、e2分别控制穗颈不同节间的伸长,将上表中的
E-1和E-2杂交获得的F1
E-1和E-2杂交获得的F1
自交,后代中短穗颈、E-1型长穗颈、E-2型长穗颈的比例为9:4:3,说明两突变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
定律。(3)已知粳稻的5号染色体上存在长穗颈突变基因e,科研人员欲将该基因转育到籼稻Z中,用于对e1、e2基因的进一步定位。
①将粳稻和籼稻Z先杂交再
筛选
筛选
,筛选获得e基因纯合的粳籼杂种植株。为排除上述杂种植株中粳稻的染色体,还需将其与籼稻Z
籼稻Z
多代杂交(回交),由此获得e基因纯合的籼稻品系IR。②IR与E-2杂交的F1表现为短穗颈,与E-1杂交的F1表现为长穗颈。请在如图中标注出e1和e2基因,以说明el、e2与e的位置关系


(4)若要利用E-1、E-2获得同时携带e1、e2两种突变基因且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品系,请结合(2)的相关信息尝试写出育种流程
E-1和E-2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从F2中筛选出短穗颈,让短穗颈多代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E-1和E-2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从F2中筛选出短穗颈,让短穗颈多代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考点】诱变育种.
【答案】诱变;一、二;E-1和E-2杂交得到的F1性状与籼稻Z性状一致,为短穗颈,故e1、e2为非等位基因;E-1和E-2杂交获得的F1;自由组合;筛选;籼稻Z;
;E-1和E-2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从F2中筛选出短穗颈,让短穗颈多代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8引用:1难度:0.7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