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年伊始,宁波市就召开动员大会,吹响了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冲锋号”,着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范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宁波持续蝶变,创建“无废之城”,让宁波全域变身“大花园”。如今,宁波空气质量全年优良率已达92.9%,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8.8%,城镇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100%。
(1)材料一体现宁波贯彻哪个发展理念?并结合材料分析宁波贯彻这个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材料二:宁波还以法治建设提升城市文明,让德治与法治交相辉映。在“乡村德治20条”“道德银行”“农民诚信指数”等一批德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宁波又陆续制定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以法治框架对各类文明行为划出边界、作出规范,以法治的长效力量护航文明城市行稳致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宁波是如何“让德治和法治相辉映”,从而提升城市文明的。
材料三:宁波市镇海区依托全区红领巾学院、团校、社区少工委、亲子志愿服务阵地、青年之家等,组织少先队员、学生团员在暑期和课余时间,以亲子同行的方式,参与文明实践,“小手拉大手”传递文明理念。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答案】(1)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2)宁波文明建设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批德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体现了法治需要道德滋养,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制定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体现了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①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②落实环保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出门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购物使用购物袋;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④积极向家人、朋友宣传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方式和意义;⑤积极参与各种节能环保的公益活动,善于同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做斗争。
(2)宁波文明建设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批德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体现了法治需要道德滋养,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制定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体现了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①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②落实环保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出门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购物使用购物袋;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④积极向家人、朋友宣传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方式和意义;⑤积极参与各种节能环保的公益活动,善于同各种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做斗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15 20:30:1组卷:152引用:22难度:0.6 -
2.2022年6月5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娱乐健身音响音量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同学们对此展开讨论,你赞同( )
①小北:“德治”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法治”,小题大做
②小福:法律规范公民的行为,为居民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③小龙:该法还静于民,它的实施还需要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④小闽:我们是未成年人,在家娱乐健身应该不受该法约束发布:2024/12/15 9:0:1组卷:33引用:5难度:0.6 -
3.近期,“高铁霸座”“公交坠江”等一些既违背道德又违背法律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思考。有专家指出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下列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7 23:0:6组卷:13引用:3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