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是一种重要的肉质鲜美的经济贝类。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m的范围内,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底栖微藻为食。同时,大量牡蛎聚集固着生长于硬底物表面,形成牡蛎礁。牡蛎礁具多种功能,被称为亚热带、温带地区的“珊瑚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牡蛎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牡蛎还被广泛用于监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微塑料和重金属物质),因为这些污染物可通过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作用在牡蛎体内聚集。
(2)过去100多年中,受过度采挖、海岸带开发、泥沙淤积、病害侵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牡蛎礁退化严重,使得各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分析其可能的原因:①牡蛎种群数量减少,使得水体中硝酸盐和颗粒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②海洋水体洁净度下降,不利于海草的生长;③为海洋生物提供的栖息地减少,使得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①牡蛎种群数量减少,使得水体中硝酸盐和颗粒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②海洋水体洁净度下降,不利于海草的生长;③为海洋生物提供的栖息地减少,使得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答出1点即可)
(3)为保护这一独特的海洋生境,我国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这属于对牡蛎礁资源的 就地就地保护。近年来我国又逐步开启了牡蛎礁修复试点项目。牡蛎礁修复除了需要添加附着底物外,还需要补充牡蛎(如异地引种)以增加种群数量。下表为修复地牡蛎种群(A)和异地待引种牡蛎种群(B)种群生物学(繁殖力、遗传多样性和病害侵染等)相关调查数据。
种群生物学项目种群 | A | B |
繁殖力指数 | 600 | 1013 |
遗传多样性指数 | 0.00028 | 0 |
病害侵染率 | 17.2% | 47.3% |
遗传多样性下降
遗传多样性下降
;②病害感染风险增大
病害感染风险增大
。如果牡蛎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还需要确定最佳的引种量,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协调
协调
原理。【答案】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富集;①牡蛎种群数量减少,使得水体中硝酸盐和颗粒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②海洋水体洁净度下降,不利于海草的生长;③为海洋生物提供的栖息地减少,使得近岸海域的水产资源丰富度下降。;就地;遗传多样性下降;病害感染风险增大;协调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4 8:0:8组卷:64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