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发现装有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都充有一定量的气体。他和同学对所充气体的作用及成分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包装袋内填充气体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讨论】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在膨化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气体的目的可能是:
(1)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被压碎;
(2)防止食品变质防止食品变质。小组同学的这一分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还告诉他们,包装袋内填充的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探究二: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
猜想1:氧气;猜想2:氮气;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二氧化硫;猜想5:空气。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比较活泼,易与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猜想4也是错误的,理由是 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影响食品的质量,危害身体健康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影响食品的质量,危害身体健康。
【查阅资料】
①镁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物常温下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②镁也能与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单质和一种金属氧化物;
③镁还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
④氮化镁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
请回答: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为 镁+二氧化碳点燃碳+氧化镁(或Mg+CO2点燃MgO+C)镁+二氧化碳点燃碳+氧化镁(或Mg+CO2点燃MgO+C);
【进行实验】
实验一: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小明据此推断只有猜想2成立。小红不同意此结论,理由是 二氧化碳的量较少,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量较少,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只能说明猜想3不成立。
实验二:另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小组同学据此判断猜想1不成立,猜想2成立。
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三: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另取一瓶包装袋内的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 生成物中有 氮化镁 氮化镁 ,猜想2成立 |
②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
溶液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
|
【答案】防止食品变质;比较活泼;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影响食品的质量,危害身体健康;镁+二氧化碳碳+氧化镁(或Mg+CO2MgO+C);二氧化碳的量较少,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化镁;溶液变红色
点燃
点燃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缓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2 8:0:1组卷:27引用:3难度:0.7 -
2.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2 8:0:1组卷:21引用:1难度:0.7 -
3.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2 8:0:1组卷:18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