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海洋生物可利用氮的多寡是影响海洋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且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会产生大量温室效应气体。因而,氮循环的波动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上述有关表述中的“氮”指的是( )
【考点】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答案】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95引用:4难度:0.7
相似题
-
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1/8 8:0:1组卷:28引用:1难度:0.7 -
2.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空气中的氮气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铁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茎秆细小、易倒伏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不耐寒、不耐旱
(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3)用化学基本观念分析氮循环,其中正确的是
A.元素观:雷电固氮过程中产生的NO和NO2都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结构观:NO和N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C.转化观:空气中的N转化为NH3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变为-3价。
D.微粒观:大气中的氮气通过雷电固氮、植物固氮等使自然界中的氮原子总数增加
E.可持续发展观:要科学合理使用含氮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要避免造成土壤板结或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问题。
(4)雷电固氮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是3NO2+H2O=2X+NO,则X的化学式为发布:2024/11/8 8:0:1组卷:27引用:1难度:0.7 -
3.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2)工业上常用空气冷冻分离法来获得氮气(即由液态空气分馏来获得氮气),这种方法制氮气的原理是利用了氮气与氧气哪一物理性质的差异?
(3)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亚硝酸铵来制取氮气,其反应如下:NH4NO2N2↑+2H2O,该反应是属于△
(4)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的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转变为
(5)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发布:2024/11/8 8:0:1组卷:198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