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①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②行程二万。
六盘山③上高峰,红旗④漫卷吾夏: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⑤?
【注】①望断:望尽。②屈指:屈指计算。③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④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⑤苍龙:语出《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夭上岁星相应。
(1)这首词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万水千山”中的六盘山。试同《七律•长征》比较阅读,说说这两者写“山”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写了山的高大险峻,写山都是为了反衬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都写了山的高大险峻,写山都是为了反衬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山”的写法上。《七律•长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而这首词则写得简略,是如实描写。主要体现在“山”的写法上。《七律•长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而这首词则写得简略,是如实描写。
(2)“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着重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一句中的“苍龙”具体指:蒋介石蒋介石。
(4)这首词中被后人广泛引用的名句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答案】都写了山的高大险峻,写山都是为了反衬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山”的写法上。《七律•长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而这首词则写得简略,是如实描写。;蒋介石;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5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用典寓意”是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任选本词中一个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
(2)“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19引用:2难度:0.5 -
2.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发布:2024/12/27 3:0:1组卷:136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发布:2024/12/27 2:0:1组卷:32引用:3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