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科学家,在20岁时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坚持做了30多年的研究,发表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论文,也给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启发。但是,最后他发现这个问题的思路竟然是错的,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于是有人评价这位科学家,说他的研究都是浪费生命,而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你在生活或求学生涯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科学休得近功利,研究莫要染纷华      生活是一条急流奔腾的河,若沾染了功利,急于钻营,必然会被功利的波浪打得踉跄趔趄。科研会带给人们对大自然卓越之美的惊鸿一瞥,若沾染了功利,太过注重现实性的最后回报,必然会被功利的波涛吞没。科学休得近功利,研究莫要染纷华。唯有像材料中这位科学家一样,多几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纯粹淡泊,方能坦然无畏,纵使身后波涛连天涌,依然稳步向前。
      功利似屏障,将真理蒙蔽于浮华之后。
      吴国盛教授说:“真正的原始创新来自哪里?第一,无功利的探索热情。”若无抛却功利的探索热情,科研很容易走向歧途。两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等成绩,让本寂寂无名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短时间里一度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被视为韩国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但2005年12月,他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其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随后,其职务被解除,称号被取消,并获刑两年。如若携带功利,科研工作者则难见掩于其后的泰山,稍有不慎就会像黄禹锡一样身陷囹圄,被钉在学术的耻辱柱上。
      功利似蔓草,将真理扼杀于科学的土壤里。
      潘建伟院士曾言:“科学探索的出发点是无功利的。”科研若沾染上功利,结果会是灾难性的。2018年,哈佛“终身教授”皮耶罗•安韦萨在心脏干细胞研究方面被证实学术造假。十余年间,数不清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最后只换来一堆无法自圆其说又毫无实践意义的论文。浪费了各方无数的社会资源不说,还耽误了这一领域的科研进程,伤害了无数这方面的学者。功利就好比快速滋生的蔓草,将真理一层一层裹挟,将其扼杀在科学的土壤中。
      功利似顽石,将真理阻碍在探寻途中。
      陈继儒先生曾道:“斑竹半帘,惟我道心清似水;黄粱一梦,任他世事冷如冰。”这实则可以引以为科学精神的最好诠释。“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大坝、“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天眼工程、“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成就辉煌的探月工程……这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大批老专家和年轻的科研人员,抛却个人名利,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相反,《肿瘤生物学》在2017年撤去了中国学者107篇已发表的论文,因其涉嫌同行评议造假,2018年贺建奎作为“反面”形象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功利之心成为他们科研道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拒绝任何专利。我们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居里夫妇的声明犹在耳边回响。科学休得近功利,研究莫要染纷华。真理面前,唯有不抱功利之心的弄潮儿才可挺立在潮头。路长且歧,愿你我行而不辍。保持孩子般纯粹,追求对美的惊鸿一瞥,不溺于繁华功利,秉纯粹初心行稳致远。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9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发布:2025/1/1 4:30:2组卷:41引用:10难度:0.1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新”是“薪”的本字,本义是指用斧子砍伐木材。(《说文解字》:“取木也。”)
          后借用为“新旧”的“新”,可表示“刚出现的”“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使变成新的”等意思。
          材料二:
    放眼2022,壬寅要赢,不负青春。……大局新开展新颜……花开潮起,春风十里,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湖北新闻》2022新年献词      于你,于我,于家,于国,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始,星光将再次照亮赶路人的去途。2022年,继续出发,你准备好了吗?
    ——中访网2022年新年献词      2022年的序幕刚刚拉开,站在新年的门前,学校拟进行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新的一年的思考和展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15引用:4难度:0.7
  •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年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须执着、专一,不可半途而废,如此,方能终成大业;也有人认为,青年人确立了奋斗目标,也不必做蚕自缚,可因时更换,顺势调整,这样才能不负此生。
          对于以上意见,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与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9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