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文学类文本《小柚香飘四邻》
小柚香飘四邻
陆贵华
ㅤㅤ小区的楼房顺山势而建,两栋楼之间的绿地上种植着几棵从外地运来的高大的棕榈树,几株十几年才长得比人高一点的桂花树。当然,还有一小块似椭圆形图案的鹅掌花圃,两三株修剪成似球形的丁香树。这些花木都是园林规划时有意栽种的,为这个小区增添一些景致,好让住户们在茶余饭后来此歇凉时,舒缓心境。花木间有棵异类植物——红柚子树。这棵柚子树,是在小区改造的“大浩劫”中,侥幸被“好事者”——梅老先生挽救下来的。
ㅤㅤ红柚子苗是前几栋楼房的一家住户——沙县小吃业主,在春节回家过年时,从花木市场上买来种在绿地上的。元宵佳节一过,他们一家又整理好行囊,“漂洋过海”,继续他们的“小吃梦”。谁曾想到,红柚苗未满周岁就差点“夭折”。当时小区改造,红柚苗已随杂草皮被挖掘机挖起,扔在山边角落,遍体鳞伤,等待建筑垃圾清理车的到来。如果不是梅老先生的“多事”,将奄奄一息的红柚苗植于家中花盆中,等小区绿化做好后,又偷偷将它种于花木间,它肯定也难逃“抛尸荒野”的厄运。
ㅤㅤ五年了,红柚树几经风霜,终于在今年春季开出了些许白花,慢慢变成绿果。夏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期,红柚的幼果在阳光、雨水、温度的滋润下逐渐长大,当然也离不开梅老先生的细心呵护,早上浇一桶水,傍晚再浇两桶。路过小区的那些陌生老人,无意中看到压低枝头的红柚树时,便会驻足,眼神中充满了惊讶、神奇或者是羡慕,然后拍照,发朋友圈。这里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处。
ㅤㅤ倘若是带小孩的年轻妈妈经过,就会停下来,靠近柚子树,用左手将孩子抱起来,伸出右手食指,说道:“宝贝,你看这是柚子,又大又圆的柚子。”孩子牙牙学语:“柚——子——”说着,孩子的身子向前倾,双手向前伸,是有挣扎出妈妈的怀抱,去拥抱柚子的幻想。妈妈也似乎意识到孩子的“意图”,忙说:“柚子还没长大,不能吃不能动。”说罢,便会不顾孩子的“坚持”,抱着孩子转移注意力,离开。
ㅤㅤ刚跳舞回来的幼儿园小朋友,任凭身后气喘吁吁的老奶奶大呼小叫,她们边跳边跑,只顾跑到柚子树下,停住了脚步,抬起头好奇地看着,过一会儿,伸出食指,数起柚子的个数:“一个,两个,三个……”嘴里念着,手指指着,围绕着柚子转悠着,有点像五庄观童子细数“人参果”的架势。
ㅤㅤ“不用数了,一共16个。”小女孩歪着头,上下左右寻找声音的来源。“大的12个,小的4个。”梅老先生从二楼的阳台探出头来,双肘趴在阳台的护栏上,望着柚子树和小女孩,开心地笑着……阳台是用玻璃遮挡着的,可以直接看到楼下的情况。没事干的时候,他经常拿把胡椅斜躺着,守望着他的柚子,很享受这里成为网红点的感觉。
ㅤㅤ日子过得很快,秋天的风又吹了起来,带来阵阵凉意。傍晚时分,仍有三五位老人在楼前绿地歇着聊着,顺便等待课后延时服务后迟归的孙子。梅老先生下楼,左手一把木头方凳,右手白色塑料编织袋。我正在阳台看风景,他这是要做什么呢?哦,采摘。只见梅老先生剪下五个大的柚子,分给在场的老人,每人一个。大家笑眯眯地推托着:“这怎么好意思。”“见者有份!见者有份!”梅老先生笑眯眯地将柚子塞到每一个人的手中。
ㅤㅤ晚上,我散步回来,楼梯间散发出淡淡的柚子香味。女儿一看我进门,就跑到我跟前欢喜地说:“我们剥柚子吃吧!”“柚子?哪里来的?”客厅里摆放着一个柚子。“是柚子的主人梅爷爷送来的,他说见者有份呢,楼上楼下一家一颗。”剥开柚子,皮薄而脆,柚香四溢,红色的柚肉掰开一小瓣放在嘴里,轻轻一咬,甜而多汁。“真甜!真甜!”女儿边吃边赞叹。
ㅤㅤ是啊,甜在嘴里,香在客厅,我想:
这整栋楼在今晚都尝到了甜味,闻到了香味
这整栋楼在今晚都尝到了甜味,闻到了香味
。这栋楼,成了一栋“香满楼”。
(2022.11.11发表于《福州晚报》第15031期)(1)文中的“好事者”指的是谁?
B
B

A.小吃业主
B.梅老先生
C.小女孩
D.老奶奶
(2)以下对梅老先生的“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D
D

A.对红柚树细心呵护,早晚浇水。
B.将奄奄一息的红柚苗植于家中花盆中。
C.小区绿化做好后,又偷偷把红柚树苗种于花木间。
D.为给小区增添一些景致,从花木市场买来柚子树种在绿地上。
(3)“这里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处。”作者借“网红”表达怎样的心情?
C
C

A.嫉妒
B.惊讶
C.赞赏
D.气愤
(4)划线句子中,梅老先生为什么“开心地笑着……”?
D
D

A.梅老先生本身性格很开朗。
B.梅老先生很喜欢这个正在数柚子的小女孩。
C.梅老先生先女孩一步数好柚子的个数很得意。
D.梅老先生挽救并照料下的柚子树硕果累累,给大家带来欢乐。
(5)有人认为文章第一自然段写的棕榈树,桂花树、鹅掌花、丁香树与文章主题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同意吗?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不同意。先描写棕榈树,桂花树、鹅掌花、丁香树是园林规划时的有意栽种,再写红柚子树是“好事者”梅老先生挽救并照料下的果树,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红柚子树的特别之处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不同意。先描写棕榈树,桂花树、鹅掌花、丁香树是园林规划时的有意栽种,再写红柚子树是“好事者”梅老先生挽救并照料下的果树,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红柚子树的特别之处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6)梅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至少两点)
从文中梅老先生“将奄奄一息的红柚苗植于家中花盆中,等小区绿化做好后,又偷偷将它种于花木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梅老先生将成熟的柚子分享给大家可以看出,梅老先生是一个大方的人。
从文中梅老先生“将奄奄一息的红柚苗植于家中花盆中,等小区绿化做好后,又偷偷将它种于花木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梅老先生将成熟的柚子分享给大家可以看出,梅老先生是一个大方的人。

(7)文章最后一段中,“我”会想些什么呢?请联系文本,在横线上把作者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这整栋楼在今晚都尝到了甜味,闻到了香味。
这整栋楼在今晚都尝到了甜味,闻到了香味。

【答案】这整栋楼在今晚都尝到了甜味,闻到了香味;B;D;C;D;不同意。先描写棕榈树,桂花树、鹅掌花、丁香树是园林规划时的有意栽种,再写红柚子树是“好事者”梅老先生挽救并照料下的果树,进行了对比,突出了红柚子树的特别之处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文中梅老先生“将奄奄一息的红柚苗植于家中花盆中,等小区绿化做好后,又偷偷将它种于花木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梅老先生将成熟的柚子分享给大家可以看出,梅老先生是一个大方的人。;这整栋楼在今晚都尝到了甜味,闻到了香味。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4 8:0:8组卷:22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课外阅读。
    芭 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丛生。芭蕉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
    (有删改)(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春天的意味正浓。
     

    ②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3)这篇短文主要从
     
     
     
     
    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
    (4)为了强化读者对芭蕉的认识,作者还引用了著名女词人
     
    的词句,使全文显得内容丰富。
    (5)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发布:2025/3/13 9:30:1组卷:8引用:1难度:0.3
  • 2.草原情      还清楚地记得我初见草原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感动,竟有一种涤荡心灵的感触,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广袤无垠。
          盛夏的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无穷无尽地向远方延伸,和天边连成一片。一座座蒙古包,宛如海洋中的点点白帆。草儿青青,一碧千里,悠闲自在的牛羊在草地上流动;天蓝欲滴,白云飘荡,一缕缕野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置身其中,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世外的神圣世界,让人流连忘返。但充满诱惑力的,却是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宽厚和那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篝火聚会,真正地让我体验到了那浓郁的民族风情。欢腾的草原上飘着悠扬豪迈的歌声,马头琴的旋律在草原上回荡。身着民族服装的蒙古族人民跳着优美的安代舞,强健的摔跤手表演着蒙古式摔跤。更有精湛的马术和射箭让你叹为观止。如果您有兴趣,还可以身着他们的服装加入其中,去亲身体验蒙古族的风情,在意趣盎然间,尽情领略着醉人的草原风光,释放着美的激情。
          欢腾过后,等待我们的是满桌热气腾腾的手抓肉,银色的酒具盛着浓烈的美酒,悠扬的祝酒歌再次响起: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朋友请你尝一尝:这酒醇正,这活绵厚。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
          美酒和歌声点燃激情,热情豪爽的草原人展露着他们宽厚的胸襟!
          风光旖旎的大草原,你有着宁净致远的美丽,我爱你!勇敢豪放的草原人,你有着古朴无华的纯真,祝福你!
    (1)选择别具一格中“格”的正确解释。
     

    ①规格,标准 ②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 ③击,打
    (2)短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变化:初见草原时
     
    ,体验蒙古风情时
     
    ,祝酒听歌时
     
    A.激情点燃 B.惊喜感动 C.意趣盎然
    (3)请你用短文中的语句来解释“广袤无垠”的意思,用“            ”画出来
    (4)作者对草原的“情”体现在两个方面:作者爱草原,因为
     
    ;作者祝福草原人,因为
     

    (5)课文《草原》的结尾处老舍引用了一句诗,你还能想到有关草原的诗句有:
     

    发布:2025/3/13 10:0:1组卷:5引用:1难度:0.4
  •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可爱的中国(节选)
    方志敏
          ①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②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亿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母亲哀痛的哭骂没有?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能怪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
          ③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的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应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唯一的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④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万里长城,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了中国民族无比伟大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被赶走而离去。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将代替悲叹,
     
    将代替哭泣,
     
    将代替贫穷,
     
    将代替疾病,
     
    将代替愚昧,
     
    将代替仇杀,生之
     
    将代替死之悲哀,
     
    的花园将代替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⑤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信,朋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刻不容缓:
     

    ②日新月异:
     

    (2)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明媚      快乐      友爱      智慧      健康      富裕      笑容      欢歌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②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③难道我四亿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
     

    (4)文中的“朋友”指的是
     
    ,作者用这样的称呼,抒发了
     
    ,希望民众为了
     
    的独立和解放而斗争。
    (5)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文章第②自然段中接连用了四个“难道”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
     

    A.启发读者深思,唤醒全国的民众。
    B.批评全国的民众。
    C.吸引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文章第③自然段表达了作者
     

    A.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B.对帝国主义的痛恨。
    C.希望人们团结起来,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的愿望。

    发布:2025/3/13 10: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