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
A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②送至湖口。
③徐而察
④汝识乎?
⑤周景王无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
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2)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B
B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呔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今以钟磬置水中。
(3)下列对这一段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和听到的景象令人可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考点】倒装句内容理解
【答案】A;B;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3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21:30:2组卷:6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带“之”字的各句均选自本课,若按用法把“之”字分类,哪一项正确(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发布:2024/12/31 23:30:1组卷:80引用:9难度:0.7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3:0:1组卷:10引用:3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