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在北极,可以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的现象很多,北极熊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果把北极熊与其他地方的狗熊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那圆圆的身体,粗短的四肢,小小的耳朵,几乎已经退化了的尾巴,简直就像是专为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而生似的。
      还有狐狸,它那长脸、尖嘴和尖长耳朵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狡猾的象征。但是在北极,当我第一次看到狐狸时却闹了一个大笑话,以为那是野猫。因为,北极狐狸不仅耳朵变小,成为圆形,连那嘴巴也大大地缩短,变成了圆脸。而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可能找到圆脸狐狸的。
      其他动物也是如此。北极狼不仅比温带地区的狼个子大,而且也要肥一些,身体更接近圆形。西伯利亚虎不仅比孟加拉虎大得多,而且也是所有猫科动物中个子最大的。北极兔子平均身长为90厘米,而生活在苏格兰的同一种兔子,平均身长却只有70厘米。西伯利亚的北极旅鼠,平均身长为10-11厘米,稍微再往南一点,生活在北极边缘地区的旅鼠,平均身长却只有8厘米。
      至于艾伦推论,例子就更多了。北极燕鸥,虽然在体态上与生活在温带地区的燕鸥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腿却要短得多,成为明显的区分标志。北极野兔,虽然身子比南方的同类大,但耳朵和四肢却要小和短得多。最明显的也许是麝牛,它们的躯体虽然十分魁梧,但耳朵特小,四肢奇短,几乎没有尾巴,看上去圆鼓鼓的,不伦不类,样子滑稽可笑。
      甚至连昆虫也受到了伯格曼法则的影响。北极的苍蝇个大无比,圆圆的身子,飞起来像一架B2型轰炸机,但它不咬人。最可怕的是蚊子,像小蜻蜓似的,多得要命,勇敢无比,成群结队,轮番攻击,伸手一摸,就会抓到好几个,攥在手里,沉甸甸的。它们特别爱往人的头发里钻,咬起的大包,小核桃似的,至少十几天才能消下去。
(选自位梦华《伯格曼法则在北极》)(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还有狐狸,它那长脸、尖嘴和尖长耳朵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成为狡猾的象征。(举例子)
B.生活在苏格兰的同一种兔子,平均身长却只有70厘米。(列数字)
C.北极野兔,虽然身子比南方的同类大,但耳朵和四肢却要小和短得多。(作比较)
D.北极燕鸥,虽然在体态上与生活在温带地区的燕鸥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腿却要短得多。(打比方)
(2)根据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北极熊能够极好地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
B.北极狐狸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的典型特征是圆脸。
C.麝牛的躯体只能验证艾伦推论,无法验证伯格曼法则。
D.北极蚊子对人的攻击和危害甚于北极苍蝇。
(3)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C
C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A.选文用北极熊、北极狼、北极燕鸥、北极野兔、北极苍蝇、北极蚊子等验证艾伦推论。
B.选文多次用到“也许”“几乎”“看上去”“就像是”等词语,体现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C.选文使用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使语言表达严谨、周密,第5段使用比喻则使语言表达生动诙谐。
D.选文运用总分结构,先举例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再举例分别验证这两个观点。

【答案】D;C;C;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1/3 6:0:1组卷: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AI是如何做决策的?
    吕之品
          ①最近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被炒得神乎其神,似乎它无所不能。但事实上,据社交网站“脸谱”披露,要想欺骗AI把某个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②譬如,在一张高清晰度的图片中,随机地降低某些地方的像素。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人眼根本难以觉察,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但AI却能觉察出来其中的差异,并因此严重干扰了判断,比如说把图中的猫误认作了狗。
          ③这个低级错误揭示出当前AI的一个重大缺陷:太拘泥于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无谓的细节影响了对整体的判断。如果这个弱点被黑客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将能够操纵无人驾驶汽车狂奔,无视红绿灯;或者让犯罪嫌疑人轻易躲过AI控制的监控摄像头。
          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AI是如何自我学习,如何做决策的,但这一直是个难题。因为AI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经过海量的数据训练之后,会自创一套决策规则,但它最后创立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这对于AI的设计者有时候都是一个谜。这一点其实跟人也是相似的。譬如,老师在课堂上向你传授知识,但你是如何把这些知识点组织起来的,他也不见得清楚。
          ⑤最近,美国布朗大学的克里斯•格林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系统,有望突破这个困难。这个系统能够分析,当AI对一个图像做判断时,它是根据图像的哪一部分做出判断的。
          ⑥格林在给图片分类的一个AI上测试了他的系统。这个AI被训练把图片分成10个类,包括飞机、鸟、鹿和马等。格林的系统能够暗中查看,当AI对图片进行分类时,什么是它所倚重的,什么是被它忽略不计的。结果表明,AI先是将图片上的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元素,然后搜索图片中的每一个元素以确定把图片归到哪一类。
          ⑦举个例子。当AI观察马的图片时,它首先关注的是其腿部,然后,寻找它的头部。在观察鹿的图片时,它也采用类似的办法,不过在关注了鹿的腿部之后,它接下去搜寻的不是头,而是鹿角,因为鹿角是最能把鹿跟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所以鹿角被置于优先的地位。至于图片的其他地方,则被AI完全忽略了。
          ⑧从这里我们看出,AI做决策的过程迥异于我们人类。我们是不会如此拘泥于局部的。面对一张鹿的图,即使把它的角打上马赛克,我们也还是可以根据分叉的蹄子认出鹿来的,但对于“死板”的AI,它很可能就把它认作驴了。
          ⑨格林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测试现有的AI,以便确保它们下判断时,关注的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对于改进AI有重要的价值。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1)第③段画线句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分类别
    C.作比较
    D.打比方
    (2)下列选项中,对原文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AI在进行决策时,其决策过程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
    B.除设计者外,AI的决策规则不容易被人所清楚明白。
    C.格林软件的出现,使得我们真正认识到AI有重大的缺陷。
    D.AI太拘泥于细节,会一叶障目,影响对整体的判断。
    (3)下列不属于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AI决策的过程
    B.AI发展的前景
    C.AI的重大缺陷
    D.AI决策的特点

    发布:2025/1/3 6:30:1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那么,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来呢?在自然界,其实也有有生命的螺旋桨,那就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在生命世界,只有像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据测定,在水中,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换率为80%;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这样问题就清楚了: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倒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设计像鱼类的鳍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船舶推进器?
    (选自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1)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列数字)
    B.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作比较)
    C.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下定义)
    D.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举例子)
    (2)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是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程序顺序
    (3)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鱼类没有进化出螺旋桨那样的组织的原因。
    B.微生物鞭毛组织的作用。
    C.螺旋桨作为推进组织,具有并不高的效率。
    D.船舶工程师没有设计像鱼类的鳍和尾部那样的推进器的原因。
    (4)下列句子中,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A.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
    B.在生命世界,只有像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
    C.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换率为80%。
    D.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
    (5)联系全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以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内容。
    B.课文对科学理论的说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
    C.选文阐释的问题与动物没有进化出轮子的问题实质相同,表现也相同。
    D.选文从问题本身拓展开去,由此及彼,符合事理说明文的基本要求。

    发布:2025/1/3 7:30:1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泥炭,一种不可忽视的资源      ①泥炭作为地球之肾——湿地的重要组成,在工业、农业及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国泥炭资源比较丰富,据统计,其资源总量约为47亿吨,属于湿地的泥炭资源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的80%。其中以由于水体沼泽化而使湖泊淤积,从而逐渐发育成泥炭沼泽的这种类型的泥炭最为丰富,约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的65%。
          ②由于泥炭的基本特点是以富营养的草本泥炭为主,其中灰分和腐植酸含量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若尔盖高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现代泥炭沼泽地,其分布面积大约2829平方千米,其中可被利用的泥炭资源约占总资源量的92%。
          ③过去,人们一直没有将泥炭视为资源,或者仅把它简单地归为地理景观中沼泽或湿地的一部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泥炭作为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在农业和燃料方面得到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④近年来,人们对泥炭的生产力和泥炭的肥力在提高农业产品数量和质量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并充分肯定了泥炭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显著效益和发展上的广阔前景。同时,利用泥炭作为化学工业原料生产的各种类型的新产品也正在日益扩大,如从泥炭中提取蛋白饲料、生物生长剂和植物刺激激素、不同类型的吸附剂、医药制剂等。还有些泥炭适于制成建筑材料,比如钻井稳定剂和稀释剂、陶瓷工业原料调整剂、水煤浆分散剂、污水处理剂、离子交换剂等。
          ⑤泥炭可以作为配置花圃花卉营养土的主要原料。泥炭配以相应比例的腐植土、松针、珍珠岩等就可制成各种营养土、花卉土,与普通的花卉土相比,它的肥力充足、肥效更长。使用泥炭作为营养土不仅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和异味的产生,还增强了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
          ⑥泥炭还有一种十分有益的用途就是用于临床治疗。著名的“泥炭浴医疗”就是泥炭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在我国目前有北京市海淀、同仁和中关村3个医院开始利用泥炭收治病人,开展泥炭浴疗,其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⑦泥炭虽然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益,但这个宝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由于泥炭本身具有固碳作用,过量地开采泥炭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从而导致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合理地开采、长久的规划才会发挥泥炭更大的效益,让这个“宝藏”长久地在湿地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1)对第⑤段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作比较
    B.打比方
    C.列数字
    D.分类别
    (2)选文主要介绍了泥炭在一些领域的开发利用,下列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A.工农业方面
    B.军队建设领域
    C.临床治疗方面
    D.人类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
    (3)下列句子删去加点字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中“据统计,其资源总量为47亿吨,属于湿地的泥炭资源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的80%。”
    B.选文第②段中“如若尔盖高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现代泥炭沼泽地,其分布面积大约2829平方千米……”
    C.选文第③段中“直到上世纪60年代,泥炭作为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在农业和燃料方面得到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D.选文第⑦段中“泥炭虽然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益,但这个宝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运用准确具体的数字说明中国泥炭资源比较丰富。
    B.第③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文衔接更加紧凑。
    C.第⑤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泥炭作为肥料“肥力充足、肥效更长”的特点。
    D.我国泥炭资源丰富且效果好,故可以全面地开采,让这个“宝藏”闪烁璀璨的光芒。

    发布:2025/1/3 2:30:1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