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表示兴奋在突触(化学突触)处的传递过程;在甲壳类、鱼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某些部位存在着电突触,(以电流为信息载体,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以离子通道相通),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Ca2+的作用可能是 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的去路是 被降解或突触前膜回收被降解或突触前膜回收。
(2)若图1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主要引起下一神经元膜上的 氯离子(Cl-)氯离子(Cl-)内流;若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会引起下一神经元膜上的电位变化是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该突触处的传递特点及原因是 单向,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单向,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分析图2推测电突触传递兴奋的速度比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速度 快快,原因是 不需要进行信号的转变不需要进行信号的转变。
(4)若想要通过实验探究电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实验思路是 在电突触的突触前膜给予一适宜刺激,检测突触后膜是否产生兴奋,再在突触后膜给予一适宜刺激,检测突触前膜是否会产生兴奋在电突触的突触前膜给予一适宜刺激,检测突触后膜是否产生兴奋,再在突触后膜给予一适宜刺激,检测突触前膜是否会产生兴奋。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答案】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被降解或突触前膜回收;氯离子(Cl-);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单向,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快;不需要进行信号的转变;在电突触的突触前膜给予一适宜刺激,检测突触后膜是否产生兴奋,再在突触后膜给予一适宜刺激,检测突触前膜是否会产生兴奋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7 8:0:9组卷:7引用:4难度:0.6
相似题
-
1.神经递质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息息相关。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3引用:2难度:0.7 -
2.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请你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 )
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发布:2024/12/31 3:0:2组卷:48引用:13难度:0.9 -
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6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