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轰动世界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科学地揭示了生物的起源和进化进程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变异的本质、进化基本单位等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逐渐完善“进化”形成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 共同由来和自然选择共同由来和自然选择两大学说组成,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后者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以及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随着不同领域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又发现了众多支持生物进化论的新证据。地质考古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等证据,直接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揭示了生物的进化顺序,但常常难以直接体现人群血缘演化和交流的历史细节。付巧妹团队采用类似“钓鱼”的古核DNA捕获方法,用现代人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类似磁铁的“引子”,将仅占0.03%的人类DNA从提取自土壤沉积物中的多种生物的DNA中识别富集并“钓取”出来,通过相关基因组的对比研究得出了几千年来欧洲、东亚等多个地域不同时期人群的演化交流历史。上述科学家团队分别在 化石化石和 分子水平分子水平方面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或有力的支持,其中付巧妹团队采用的古核DNA捕获方法中的“引子”发挥作用时 需要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将土壤沉积物中的多种生物的DNA解旋为单链。
(3)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的一项研究发现,亚种(指某种生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种群)对物种的进化起到关键作用,这点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基本单位应是 种群种群而非个体和表型的观点相吻合。在陆地栖息地中,山脉等自然屏障的长期阻碍使不同地域的陆地生物亚种走向了各自不同的进化方向,不同的亚种间一旦形成 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
(4)传统的“群体间地理隔离机制”模型认为通过地理隔离造成种群遗传差异变大是形成新物种的原因,但无法全面解释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物种形成机制,对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模式及作用未给出明确答案。近年来,我国中山大学施苏华团队研究发现不同种群之间的间断性基因流是导致物种形成的关键。基因流是指通过动物种群的迁徙或植物花粉的飘散等遗传混合的方式导致不同种群之间基因交流的过程。遗传混合能 削弱削弱(填“削弱”或“增强”)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施苏华团队的发现从根本上修正了传统的“物种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的观念,提出了全新的物种形成理论模型——“合分合”循环,即物种经历 遗传混合和地理隔离遗传混合和地理隔离的交替循环而分化为多个物种,成功解释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物种形成机制。
【答案】共同由来和自然选择;化石;分子水平;需要;种群;生殖隔离;削弱;地理隔离;遗传混合和地理隔离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4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