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致大海》一诗的创作背景为:亚历山大一世认为普希金创作了许多具有煽动性的诗,要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由于皇村学校一些老师的说情,诗人才免于西伯利亚流放之苦,而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在此期间,诗人参加了反对沙皇的进步贵族革命团体十二月党人的秘密集会,并写下不少表现出向往自由思想的诗篇。而这篇《致大海》,便是诗人在南俄时期的代表作之一。1824年夏,诗人与敖德萨当地总督发生了冲突,依照沙皇的命令,诗人要被放逐到普斯科夫省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交由当地的警察和教会监视。故而诗人怀着悲愤的心情与大海告别。
      在敖德萨的这一年,正是欧洲的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由高潮转至低落的一年。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热火熄灭了,全欧洲的反动势力向一切民族解放运动猛烈反扑,给俄国的解放运动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诗人此时的情绪也有较大的波动。
      另一方面,与普希金在思想、气质、性格甚至诗歌风格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诗人拜伦,刚刚去世。这位影响普希金甚深的诗人的死讯,令普希金倍感悲痛。
      请你结合以上的背景及从《迷娘(之一)》学到的方法,为《致大海》写一段导读词。

【答案】普希金所生活的时期正是十九世纪初俄国沙皇专制最黑暗的时期,他先是被流放,后又被软禁,但越是在这样的处境下,普希金对自由的渴望、对黑暗现实的憎恨也就愈来愈强烈。愤懑的感情积聚在他的心头使他无处倾诉,他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寄幽抒怀。而这一篇《致大海》就是普希金在一八二四年被沙皇软禁在偏僻的米哈依洛夫村时所创作完成的,它是一篇战斗性的抒情诗。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2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甲)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乙)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丙)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吗?
          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
    (丁)我受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赏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秋的韵致”有何内涵。

    发布:2025/1/1 4:30:2组卷:1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我向来偏爱古人书札,不必正襟危坐,不必计较书法作品的章法,字法,墨法,提起笔,蘸上墨,在尺素间走走停停,随遇而安。这两封信上的毛笔字,苏东坡写得自然流畅,笔墨的丰腴中藏着骨力,线条的凝重中含着秀逸。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他诸多的名帖不知润泽了古今多少书法研习者,【乙】而吸引我的,则是《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两帖都是苏东坡写给他的好朋友陈馈陈季常的。
          苏东坡曾作诗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狮子吼”在佛经中指如来正声,苏东坡本意说陈季常研习佛理,听到讲解教义,好似狮子吼声振聩发聋,手里的拄杖坠地。谁知传到民间成了戏笑他的可怜,谈起佛学、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觉,反而,一听到妻子洪亮的怒骂之声,吓得惊慌失措,连拐杖都离了手。偏巧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吼”于是成了妇人脾气暴躁凶悍的代名词。【丙】陈季常自此落下惧内的声名,于是有了这出《狮吼记》,坊间盛传出了“河东狮吼陈季常,千古风流苏东坡”的名句。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B.丰腴
    C.振聋发聩
    D.反而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发布:2025/1/3 9:0:5组卷:2引用:1难度:0.7
  • 3.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69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