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镇~潼关区间的黄河中游地区汇入渭河、泾河、洛河、汾河等较大支流30余条,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是黄河泥沙的最主要来源区。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材料一: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侵蚀区划图。
渭河、泾河基本数据
流域面积KM2 | 长度KM | 径流量KM3 | 输沙量105T | |
渭河 | 106498 | 818 | 6.86 | 327.7 |
泾河 | 43216 | 455 | 1.62 | 225.6 |

材料二:黄河中游地区输沙模数分布图和渭河、泾河基本数据表(输沙模数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输移的泥沙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大、小写字母A-E和a-e系列分别表示的土壤侵蚀方式,并从整体上概括出两种侵蚀方式在图示区域的空间差异。
(2)指出贺兰山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两河西安北郊交汇时,形成了一道清浊非常明显的界限,是“泾清渭浊”还是“清渭浊泾”?请根据材料和地形特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有资料表明,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利津水文站测得黄河入海泥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2000~2009年期间的年均输沙量仅为1956~1968年期间年均输沙量的10%。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A-E系列表示的是流水侵蚀作用(由强到弱);a-e系列表示的是风力的侵蚀作用(由强到弱)。总体上图示区域西北部地区风力作用强,流水作用弱;东南部地区流水作用强,风力作用弱。
(2)贺兰山区的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都微弱。原因是贺兰山北段是林区,森林覆盖好,防风和保持水土能力强;南段为石质山区,地表基岩裸露,风力和流水的侵蚀难度大。
(3)清渭浊泾。理由:①两河的基本数据反映出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②泾河流域的界河模数大于渭河流域;③泾河大部分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落差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渭河大部分河段流经平原,水流平缓,沿途泥沙不断淤积,至西安附近含沙量减小。
(4)①黄河中游地区(以生态退耕、修筑水平梯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②黄河干流大型水利工程的蓄水拦沙致来水显著减少;③黄河干流沿途农业引水灌溉致来水来沙减少;④近十几年来,黄河中游地区降水量减少。
(2)贺兰山区的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都微弱。原因是贺兰山北段是林区,森林覆盖好,防风和保持水土能力强;南段为石质山区,地表基岩裸露,风力和流水的侵蚀难度大。
(3)清渭浊泾。理由:①两河的基本数据反映出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②泾河流域的界河模数大于渭河流域;③泾河大部分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落差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渭河大部分河段流经平原,水流平缓,沿途泥沙不断淤积,至西安附近含沙量减小。
(4)①黄河中游地区(以生态退耕、修筑水平梯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核心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②黄河干流大型水利工程的蓄水拦沙致来水显著减少;③黄河干流沿途农业引水灌溉致来水来沙减少;④近十几年来,黄河中游地区降水量减少。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2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并说明判断理由。
(3)推测乙地与甲地比,有些沉积地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0引用:2难度:0.6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309引用:12难度:0.6 -
3.如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地形是
(2)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4)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