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根据金属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则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dd。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活动性;③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铜丝可以用做导线是利用了其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导电性。
(3)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钢管桩涂上高性能涂层可防止生锈,其原理是 隔绝水与氧气隔绝水与氧气。
(4)如图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微型装置图。已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①请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高温 2Fe+3CO2Fe2O3+3CO 高温 2Fe+3CO2。
②用燃着的酒精灯可作尾气处理装置,请写出尾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O+O2 点燃 CO22CO+O2 点燃 CO2。
③某兴趣小组想探究A中粉末的成分,他们取少量粉末溶于水配成溶液,请你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取待测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Na2CO3;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含有NaOH取待测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Na2CO3;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含有NaOH(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5)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某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用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制取56kg铁,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高温
高温
点燃
点燃
【答案】d;导电性;隔绝水与氧气;Fe2O3+3CO 2Fe+3CO2;2CO+O2 CO2;取待测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Na2CO3;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含有NaOH
高温
点燃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5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于质量为52.2g的烧杯中,然后缓慢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当加稀硫酸质量为85g时,反应恰好完全(杂质不反应且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关系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解题过程).发布:2025/1/9 8:0:2组卷:139引用:39难度:0.1 -
2.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于质量为51.8克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92.5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反应结束后,小明不慎向烧杯中多加了10g稀硫酸,若在图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发布:2025/1/9 8:0:2组卷:4引用:1难度:0.3 -
3.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于质量为51.8克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211.8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
(2)求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反应结束后,小明不慎向烧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若在图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发布:2025/1/9 8:0:2组卷:8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