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选择】
材料一: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3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任命,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并进行宪法宣誓。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1)紧扣上述材料,分析体现了教材哪些知识点?
【法律的修订】
材料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决议。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本次立法法的修改,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同时规定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原则、规定和精神,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有同学认为:“修改立法法就能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道循和行动指南。”请你紧扣材料二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任免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根本活动准则;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观点错误。①从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②从法律效力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根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④从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来看: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道循和行动指南。
(2)观点错误。①从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②从法律效力来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根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④从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来看: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道循和行动指南。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8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2016年9月12日,《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积极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这表明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我国在努力实现( )
发布:2024/12/28 1:30:1组卷:11引用:2难度:0.8 -
2.面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近年来我国制定或者修改了网络安全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等这些修订说明我国( )
①正在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②努力使每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③使每个司法案件都体现绝对公平正义
④使每位公民都能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或者修改发布:2024/12/28 0:0:1组卷:139引用:8难度:0.7 -
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推断( )
①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履行制定法律法规的职能
③有助于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积极履行行政的职责
④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发布:2024/12/28 0:0:1组卷:43引用:8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