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节选)(美)埃德加•斯诺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
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我过去听到中国人说“hai pa”就只有一个意思:“我害怕!”我心里想,如果他感到害怕,那我该感到怎么样呢?但是,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
那骡夫把我跟他说过的话重说了一遍,还添枝加叶地说了些他自己的话.我放心地看到那位青年农民的脸色和缓下来了.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他的手慢慢地从枪柄上移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这些陕西山区的居民有自己的方言,净是发音含混的口语.我同那位主席又作了几次谈话的努力之后,他渐渐地现出能够领会的神情,我们的谈话就有了顺利的进展.等到我最后问清这个问题时,我这才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ai pa等于官话中的bu zhi dao(不知道).这个发现使我感到很满意.
我坐在铺着炕毡的炕上,向我的主人进一步谈到我自己和我的计划.过了不久,他就显得没有什么疑虑了.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当时我以为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就在那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向导和一个骡夫.
他答应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过我不能在大热天赶路.太阳已经升到当空,天确实是非常热,我看上去很疲倦.他问我吃了东西没有.说实在的,我饿极了,因此我不再跟他客气,接受了他的邀请,第一次同一个“赤匪”一道吃饭.我已破釜沉舟,决心跨进红区了.
我现在已经完全落入刘龙火先生(我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的姓名)的掌握之中.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我受到严密检查的目的(比你在其他边境所受到的海关检查要愉快得多)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洋鬼子不可思议.
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端来了一大盘炒鸡蛋,还有蒸卷、小米饭、一些白菜和少量烤猪肉.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我则为我的食量不同寻常而表示歉意.
龙火告诉我,说安塞离那里不过“几步路”,尽管我不大放心,但是除了照他说等一等以外,没有其他办法.等到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终于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愤然拒绝了.
“你是一位外国客人,”他解释说,“而且你是来找我们的毛主席的.再说,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没有苏区的钱吗?”听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数了共值一元钱的苏区纸币说,“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我拿一元国民党的钱和刘先生交换,他接受了;我再一次向他道谢,然后跟在我的向导和骡夫后边爬上山道.
“好啊,”我一边气喘喘地爬山,一边对自己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我已闯进了红色大门.这件事多么简单!
(1)【话书名】文章节选自埃德加•斯诺1937年在伦敦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根据对本名著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哪个书名更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2)【说人物】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用纪实的笔法,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报道了他们的真实生活.综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刘龙火这一人物形象.
(3)【赏奇景】选文好似不经意地描写了沿途所见,实际上作者是用场景语言来表达意义.请结合选文第一段,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品细节】细节描写能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选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其中提到的“hai pa”这一细节,在选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5)【探手法】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斯诺和贺敬之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兴奋、惊喜之情的?
材料一:“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材料二: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贺敬之《回延安》
【考点】《红星照耀中国》.
【答案】(1)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好.书名以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示例二:《西行漫记》好.书名突出“记”的客观性、纪实性,是斯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西行漫记》书名平实,不含政治倾向,具有隐秘性,便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发行.
(2)从“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看出他的沉着冷静,警觉谨慎、有挑战性和威慑力;从“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看出他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从“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看出他英俊.
(3)描写了一幅崎岖、险峻、杳无人烟的景象,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氛围,流露了作者担心害怕而惴惴不安的心理,与下文“闯进红色大门”快乐、喜悦的心情形成反差.
(4)“hai pa”这一细节,以方言造成误解,反衬了刘龙火的“泰然自若”;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主题上看,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上的改变.
(5)材料一运用了语言描写、景物描写(或间接描写)和反复的手法,表现了斯诺进入红区的兴奋、惊喜之情.材料二运用了排比(或铺排)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贺敬之见到延安新面貌的兴奋、惊喜之情.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好.书名以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示例二:《西行漫记》好.书名突出“记”的客观性、纪实性,是斯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西行漫记》书名平实,不含政治倾向,具有隐秘性,便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发行.
(2)从“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看出他的沉着冷静,警觉谨慎、有挑战性和威慑力;从“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看出他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从“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看出他英俊.
(3)描写了一幅崎岖、险峻、杳无人烟的景象,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氛围,流露了作者担心害怕而惴惴不安的心理,与下文“闯进红色大门”快乐、喜悦的心情形成反差.
(4)“hai pa”这一细节,以方言造成误解,反衬了刘龙火的“泰然自若”;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主题上看,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上的改变.
(5)材料一运用了语言描写、景物描写(或间接描写)和反复的手法,表现了斯诺进入红区的兴奋、惊喜之情.材料二运用了排比(或铺排)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贺敬之见到延安新面貌的兴奋、惊喜之情.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5 8:30:1组卷:115引用:5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A)红军告诉我,除了在川西的经验以外,他们到处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大军未到,名声早就已经传到,常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当然,他们对红军的政纲是很少有什么概念的,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支“穷人的军队”。这就够了。毛泽东笑着告诉我有一个这样的代表团来欢迎“苏维埃先生”!但是这些人并不比福建军阀卢兴邦更无知,后者曾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
(B)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以上文字选自
(2)根据两段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红军”的特点。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4引用:4难度:0.6 -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的叙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2引用:2难度:0.7 -
3.某班举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请根据阅读积累,将阅读记录卡补充完整。
阅读记录卡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1)
国籍:美国
标题解读:作者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发生、发展的原因,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2)书名:《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
国籍:(3)
作品内容: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如(4)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27引用:4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