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今别月宫去采得月壤归》一文,回答各小题。
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       ①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000牛发动机工作6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②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3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③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
      ④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样品。截至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械臂表取装置开始自动采样并封装,机械臂表取则主要获得月球表面样品,截至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专家介绍,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⑤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机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类似人手的装置,在腕关节设有两个采样装置,很像挖土的铲子;钻具钻取则可以钻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它们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月壤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⑥距人类上一次从月球采样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没有拿到新的月球样品。科学家表示,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将月球的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精准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第⑤段中的“神器”具体指什么?
(2)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删除?为什么?
(4)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除了本文介绍的内容外,请你再列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项科技成就。

【考点】分类别说明文语言
【答案】(1)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的方式与模式,使说明更清晰、更全面、更富条理性。
(3)不能,“主要”一词说明“获得月面以下样品”只是钻取模式下钻具钻取的主要样品,并非唯一样品。如果去掉“主要”一词,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示例一:2017年9月22日18时许,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受控离轨。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全部完成,阔步迈进“空间站时代”。
示例二: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这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世界。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87引用:2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花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①雪花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②一百多年前,冰川学家们已经开始详细描述雪花的形态了,西方冰川学家的鼻祖丁铎耳这样描述雪花:“这些雪花有的像美丽的小侧舌,有的圆形,有的箭形……但都没有超出六瓣形的范围。”
          ③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却可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六角形雪片和六棱柱状雪晶是雪花的最基本形态,其它形态不过是这两种基本形态的发展、变态或组合,许多学者用显微镜观测过成千上万朵雪花后发现: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和各部分完全对称的雪花,在自然界中是无法形成的。在已被人们观测过的雪花中,再规则匀称的雪花,也有畸形的地方。这是因为雪花周围大气里的水汽含量不可能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一样,只要稍有差异,水汽含量多的一面总是要增长得快一些。
          ④为什么雪花的基本形态是六角形的片状和柱状呢?这和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晶体习性有关。水晶和冰晶一样,都是六方晶系,不过水晶是二氧化硅(SiO₂)的结晶,冰晶是水(H2O)的结晶罢了。
          ⑤李白有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花真的有那么大吗?事实上,我们能够见到的单个雪花它们的直径一般都在0.5-3.0毫米之间。这样微小的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分析天平上才能称出它们的重量,大约300-1000个雪花加在一起才有一克重。有位科学家粗略统计了一下,一立方米的雪里面约有60-80亿颗雪花,比地球上的总人口数还要多,雪花晶体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状况。据研究,温度对雪晶大小存在影响:当气温为-36℃时,雪晶的平均面积是0.01平方毫米;当气温为-24℃时,平均面积是0.034平方毫米;气温为-18℃时,平均面积是0.084平方毫米。
          ⑥不难看出,雪花是很小的。不要说“大如席”的雪花科学史上没有记录,就是“鹅毛大雪”,也不容易遇到。有些文学作品描写天气严寒时,喜欢用“鹅毛大雪”来形容。其实,“鹅毛大雪”是气温接近0℃左右时的产物,并不是严寒气候的象征。相反,雪花越大,说明当时的温度相对比较高。单个的雪花晶体,直径最大也不会超过10毫米,至多像我们指甲那样大小,称不上鹅毛大雪,在温度相对比较高的情况下,雪花晶体很容易互相联结起来,这种现象称为雪花的并合,尤其当气温接近0℃,空气比较潮湿的时候,雪花的并合能力特别大,往往成百上千朵雪花并合成一片鹅毛大雪。因此,严格地说,鹅毛大雪并不能称为雪花,它仅仅是许多雪花的聚合体而已。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雪花”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雪花的基本形状是六角形,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却可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B.雪花的各部分有可能完全对称,但有些看似规则均匀的雪花,也有畸形的地方。
    C.雪花晶体的大小,取决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温度相对较低,雪花会越小。
    D.雪花在气温接近0℃,空气比较潮湿的时候,往往会并合成一片鹅毛大雪。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以设问的形式,既明确了说明对象,又激发了阅读兴趣,富有吸引力。
    B.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许多”,限定了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雪花的晶体微小。
    D.文章运用逻辑顺序说明了雪花的基本形态,晶体大小以及鹅毛大雪的形成原因。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水晶和冰晶都是六方晶系,所以雪花的基本形态是六角形的片状和柱状。
    B.单个的雪花晶体,直径最大也不会超过10毫米,至多像我们指甲那样大小。
    C.雪花周围大气里的水汽含量不可能都一样,水汽含量多的一面增长得较慢。
    D.严格地说,鹅毛大雪并不能称为雪花,它仅仅是许多雪花的聚合体而已。

    发布:2024/12/21 8:0:2组卷:45引用:3难度:0.7
  • 2.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
    (3)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
    (5)作者认为个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

    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25引用:3难度:0.3
  •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州园林(节选)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段中的作用。
    (2)根据选文,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出第②段和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4)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5)说说第④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发布:2024/12/4 22:30:1组卷:313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