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蛋挞时,通常会用到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资料一:金属外壳最初是用锡做的,但锡纸包装食物会有异味。随着铝产量的增加,铝也被广泛用作食品加工包装。
金属 | 颜色 | 熔点/℃ | 密度/g•cm-3 | 性质 | 金属活动性 | 形成盐的化合价 |
铝 | 银白色 | 660 | 2.70 | 耐高温,耐低温 | 强 | +3 |
锡 | 银白色 | 232 | 7.28 | -13.2℃会变灰 | 弱 | +2 |
猜想一: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锡
猜想二: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铝
猜想三: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锡和铝的合金
【实验设计】
(1)为了排除猜想一,把金属外壳剪成金属条,插入氯化锡溶液中,出现
金属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金属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现象。(2)该小组另设计一方案:先用托盘天平直接测量一个金属壳的质量,再用排水法测出该金属壳的体积,计算出金属壳的密度后与铝、锡的密度相比较。该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是
金属壳中含有其他成分,会影响密度的计算
金属壳中含有其他成分,会影响密度的计算
。(3)现提供酒精喷灯、坩埚、温差电偶温度计(可测定最高温度为3000℃)等器材,利用合金的熔点比其组成成分金属的熔点低,可设计实验方案:
将金属外壳剪成金属碎片后,放到坩埚中,用酒精喷灯加热至熔化,用温差电偶温度计测出金属的熔点,若熔点低于232℃,说明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锡和铝的合金
将金属外壳剪成金属碎片后,放到坩埚中,用酒精喷灯加热至熔化,用温差电偶温度计测出金属的熔点,若熔点低于232℃,说明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锡和铝的合金
。【答案】金属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金属壳中含有其他成分,会影响密度的计算;将金属外壳剪成金属碎片后,放到坩埚中,用酒精喷灯加热至熔化,用温差电偶温度计测出金属的熔点,若熔点低于232℃,说明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锡和铝的合金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15 8:0:2组卷: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某混合气体X由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X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装置(假定每步反应均完全),现象分别为:A中溶液变浑浊;B中固体变为红色;C中粉末变为蓝色;D中溶液变浑浊。
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能得出CO气体一定存在的证据是
(2)只要在图1中加装一个图2装置,就能确定原混合气体X中是否含有H2。
①写出图2装置中试剂名称
②该装置连接在图1中哪两个装置之间(用字母表示)。发布:2024/12/28 16:0:2组卷:210引用:8难度:0.5 -
2.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x(OH)y(CO3)Z
ZnO+CO2↑+H2O(x,y,z为正整数)。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熔烧
(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哪一装置中的什么现象来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发布:2024/12/28 16:30:2组卷:33引用:2难度:0.5 -
3.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烧碱,小乐对用此方法生产的、外包装破损的烧碱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建立猜想】猜想1:可能含有碳酸钠,依据是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猜想2:可能含有氯化钠,依据是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可能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碱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烧碱样品中含碳酸钠和氯化钠
A.Cu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Ba(OH)2溶液
D.KOH溶液发布:2024/12/28 16:0:2组卷:22引用:9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