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感悟作者的质疑和求实精神。
活动1: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作者对此态度怎样?理由又是什么?
前人姓名 | 得名由来 | 作者态度 | 理由 |
郦道元 | |||
李渤 |
活动3: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考点】课文内容分析.
【答案】活动1:郦道元: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响腾,余韵徐歇;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活动2: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以及“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竅坎镗鞯之声”。
活动3: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明了作者有疑必察的探索精神,不主观臆断的严谨治学态度。
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响腾,余韵徐歇;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活动2: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以及“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竅坎镗鞯之声”。
活动3: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明了作者有疑必察的探索精神,不主观臆断的严谨治学态度。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引用:0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