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写道:“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用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从访问英国时谈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东西方文学巨匠,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谈到法门寺的城外琉璃器;从与印度总理莫迪的“西安会见”,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宝蕴楼茶叙”,每逢出访或在国内举行外事活动,习近平主席经常在署名文章、演讲、活动中关于“文明交流互鉴互存”这一话题,这几乎成为外事活动的“标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随着习近平主席的身体力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善于发现、欣赏、借鉴其他文明的价值,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1)我们应如何理解“文明交流互鉴互存”?(两方面即可)
(2)中学生应该怎样增长智慧,对待不同文明?(两个方面即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54引用:4难度:0.5
相似题
  • 1.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春晚歌曲《一带繁花一路歌》以国际化的元素,展现文明交流互鉴带给各国人民的喜悦与欢欣。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要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文化成果
    ③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贡献者
    ④交流互鉴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发布:2024/12/28 1:30:1组卷:15引用:3难度:0.8
  • 2.小华认为,增加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渗透影响。
    判断:
     

    理由:
     

    发布:2024/12/27 23:0:6组卷:28引用:3难度:0.5
  • 3.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愿中外友谊之花,盛放北京。为此我们要(  )
    ①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②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
    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④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发布:2024/12/28 1:30:1组卷:10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