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沉默的父爱
曹可凡
ㅤㅤ①父亲离世已有整整20年,但他那慈祥的面容常常出现在我眼前,仿佛他从未走远!
ㅤㅤ②我小时候听祖父讲,曹家在无锡当地也算是耕读世家,曾祖父是一名颇具民主意识和平民意识的地方绅士。致仕之后,没去经商或享清福,却利用一座祖上留下来的三进大宅院,兴幼义务教育和平民教育。家境日渐衰落后,祖父将家中唯一读大学的机会让给他弟弟,自己则选择学做生意那条坎坷之路。
ㅤㅤ③祖父与祖母育有四子二女。他们没有一个进入商界,却都接受过良好教育,继承了祖父思路清楚、办事认真、与时俱进的特性,在各自的环境里,各自有梦,各自有成。父亲作为家中长子,自幼受父母宠爱,却绝无“大少爷”陋习,为人方正、内敛,尤嗜读书。
ㅤㅤ④我记得当时家中有一间朝北小屋,仅五平方米左右,里面堆放着他的藏书。从内容看,有部分文史哲专著,更多的则是外国科技类硬皮厚书。那时的外文原版书价格不菲,据父亲回忆,他工资的八成几乎全部用于购书。20世纪60年代风云突变,父亲备受冲击,工资锐减至三十元。买书已几无可能,即便吃碗阳春面,也要思考再三,因为区区几分钱或许就能憋死英雄好汉。
ㅤㅤ⑤我五岁那年夏天,和弄堂里一群小伙伴凑钱买棒冰。买完棒冰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乌龟车”撞倒。所谓“乌龟车”,如今早已绝迹,实际上就是一种电动三轮出租车。这种车只有三个轮子,车身由被漆成蓝白双色的简易铁皮包裹,顶部则是一整块绿色帆布,可以挡风遮雨,因外形如同“乌龟”,老百姓称之为“乌龟车”。“乌龟车”动力有限,速度也不快。然而,那天司机将我撞倒后浑然不知。更不凑巧的是,车轮又勾住我的衣角,这样,我被生生拖了十米左右。直到路人惊呼,车才停下。一位好心的路人将我从车轮底下抱出,只见左踝部鲜血直流。他赶紧脱下汗衫,帮忙止血,再把我送到附近的医院。先拍了X光片,后经过医生诊断,我的左腿胫骨和腓骨骨折。父母赶至医院,见状魂飞魄散,心疼不已。最令父母头痛的是囊中羞涩,无法凑齐一笔医药费。于是,父亲一边节衣缩食,一边变卖家中藏书。只是那个特殊年代,旧书收购早已不复存在,这些旧书的最终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进废品回收站。眼看着自己经年累月收藏的书籍沦为废品,父亲心如刀割,痛苦不已。之后,每当家中出现周转不灵之时,卖书就成为家里开源的重要途径。虽然硬皮书分量不轻,但当作废品卖,换不了几个钱。每次将一捆捆旧书搬至楼下时,我都快乐无比,因为这意味着餐桌上也许会多一道菜肴,但父亲却愁容惨淡,默不作声。至此,父亲便绝少买书。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父亲才陆续买齐一套蔡东藩先生所撰写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课余之时,我也会取出一册,津津有味地阅读,虽然有些一知半解,但毕竟也因此书增添不少历史知识。
ㅤㅤ⑥父亲生性木讷,寡言少语,但对学习外语却有一套独门法则。他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用英语授课),英语几乎等同于母语。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趋于密切,他又专门向寓居沪上的一位白俄罗斯人学习俄语。德语则是他为革新电镀工艺自学而成的。至于日语,他是在上海沦陷时被迫在小学里学的,但随着时间推移,早被抛至九霄云外。
ㅤㅤ⑦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阅读受到限制,况且家中藏书已变卖殆尽。不过,酷爱读书的父亲很快在日文版的《人民中国》中,重新寻找到学习的乐趣。父亲供职的单位在杨树浦,我们家却在愚园路,路途遥远,他必须转乘两趟车,前后花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于是,他每天凌晨四点多起床,打完一套太极拳,乘20路电车到外滩,在“中央商场”一简陋的铺子里喝一杯劣质咖啡。他在那里啜着咖啡,借助字典阅读《人民中国》。大约过一个小时光景,他再转车到工厂劳动。
ㅤㅤ⑧天长日久,父亲的日语竟大有长进。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父亲谦称自己学的是“哑巴日语”,即只能读,听、说、写则尚欠火候。但这却是他寂寞人生岁月里的些许心灵慰藉。因此,父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的英语启蒙老师。当时我就读的学校教俄语,可父亲认定英文必定是未来国际相互交流的基本语言,不可偏废。于是,他自制教材教我英语,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他强调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模仿和实践,否则学到的只是“半吊子”英语。关于记单词,父亲也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他认为,一个单词即使背一千遍、一万遍,也只能算一遍;只有在报纸、杂志、书籍、电影,甚至菜单等不同载体上读到,才能算另一遍。而且单词记忆也绝非单纯、机械的行为,而是要将单词放入句子里,方能准确理解其真正含义。
ㅤㅤ⑨西方古典音乐是父亲一大爱好。他年轻时弹得一手好钢琴,说起莫扎特、贝多芬等更是如数家珍。父亲因青年时代患肺结核,便拜师学习杨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动作流畅,刚柔相济。这倒与父亲谦和、中正的个性相吻合。其一招一式讲究圆、活、连贯。所谓圆,就是动作走半圆:所谓活,就是动作上下相随,步随身换。父亲自弱冠之年便苦练太极拳,不管酷暑寒冬,从未间断。直到晚年病重,记忆力急剧衰退,这才不得不告别练了大半辈子的太极拳。我记得某日清晨,他照例下楼练拳,突然发现打了几十年的套路竞连一个动作也想不起来,内心懊丧至极,从此绝不提“太极”二字。父亲曾希望我传承衣钵,对我倾囊相授,可惜我心浮气躁,始终未得要领。
ㅤㅤ⑩父亲堪称那个时代晚婚晚育的典型。我出生时,父亲已过不惑之年,也算是中年得子,固然对我疼爱不已,但绝不宠溺。那时候,我们家住四楼,那是在原有建筑上搭建而成的,颇为简陋。每逢冬天,阴风怒吼,寒气逼人。我入睡时,总觉得被窝有一种湿冷感。即便如此,父亲仍不允许我用热水袋或汤婆子,以此锻炼我的意志力。而且,每天清晨天还未亮,他便将我从被窝里拎出来,跟着他去跑步。刚开始根本跑不动,而且越跑越慢,父亲鼓励我:“跑得慢其实无妨,只要认准方向,就可迈向远方。哪怕只往前移动半步,也要为自己鼓掌!”有时候,我感到体力已到极限了,父亲也绝不松口,并示意我再坚持一下,直至突破所谓极限。如此反复,我懂得了何为坚持,何为突破。
ㅤㅤ⑪平日里父亲很少对我疾言厉色,就算犯了错,也只是简单批评几句。唯有一次,父亲大动干戈。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学小提琴,见我毫无天分可言,便转而请我姨夫教授我琵琶。可是,每日练一个小时琵琶,对一个孩童来说,简直苦不堪言。父母白天要上班,督促我练琵琶的责任便落到祖母头上。为了能够缩短练习时间,我总会趁祖母不备,偷偷将钟拨快20分钟,待练习结束,再悄悄拨回。有一次因为急着外出玩耍,忘了调回时间,被父亲发现,一顿“竹笋烤肉”令我痛不欲生。父亲说:“练琵琶是为自己,而非他人。若疏于练习,有朝一日登台,丢脸的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务必要记住两个词——一个是尊严,一个是责任。唯其如此,方可成就大业。”我成为电视主持人后,每当准备一档新节目,耳边便会响起这两个词。故此,总是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懈怠。
ㅤㅤ⑫对于自己学的电镀化学专业,父亲更是严谨不苟。20世纪70年代,他发现原有电镀工业的最大弊端是含有大量氰化物的废水排入黄浦江,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他立志技术革新,最大限度降低废水中的氰化物含量。由于家中藏书早已变卖,他只得利用休息日去图书馆查资料、做卡片。有一次在实验室做实验,不知怎的发生爆炸,含氰化物的废水溅了他一身。氰化物为剧毒物品,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但父亲毫无畏惧,仍按既定目标前行……
ㅤㅤ⑬父亲一介书生,一生清贫,未遗留下丰厚的财产,却留给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选自《新民晚报》2022年9月25日,有删改)(1)文章第②、③段写了“我”父亲的家世,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年龄的称谓极具特色。如女子十三岁称“豆蔻”,十五岁称“及笄”。那么,文章第⑨段提到的“弱冠”,指父亲①
20
20
岁,第⑩段提到的“不惑”,指父亲②
40
40
岁。
(3)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买书已几无可能,即便吃碗阳春面,也要思考再三,因为区区几分钱或许就能憋死英雄好汉。(赏析这句话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
②每次将一捆捆旧书搬至楼下时,我都快乐无比,因为这意味着餐桌上也许会多一道菜,但父亲愁容惨淡,默不作声。(自选角度赏析)
(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建设有许多重要论述,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文章结尾也说,父亲“留给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文章内容,请概括作者所说的“精神财富”。

【答案】20;40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和我的书
    梁晓声
          ①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②一九六三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已经有了三十多本小人书。买粮、煤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这几毛钱加上母亲平日给我的一些钢蹦儿,渐渐积攒到一元多,就去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出租小人书。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④“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一个十分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⑤天渐渐黑了,“给你们吧……”年轻警察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站住!”年轻警察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接着我。年轻警察拦住一辆汽车,以不容违抗的语气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⑥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要一元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⑦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切机板上。
          ⑧“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熟悉的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数着。
          ⑨母亲数完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切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⑩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想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然而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⑪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
    ⑫“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那一天母亲教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⑬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我用那一元五毛钱郑重地买下了《青年近卫军》,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⑭_____。
    (选文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将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①“我”积攒零钱买小人书,母亲从不反对;
     

     

    ④“我”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后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2)警察对我和母亲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警察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4)请对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5)读完全文,深深感动之际,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简短的结尾段与第①段相呼应。思考后写在下面横线处。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9引用:5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的文明
    余显斌
          ①苍龙山清秀如眉,值得一游。
          ②这,是一个朋友说的。那儿,我很少去。一天,有点空闲后,我和妻子带着饮料,还有食物去了。当时是秋天,树叶黄红一片,天气晴好如水。到了地方,果然很美。
          ③苍龙山犹如长眉,微微皱起。一座亭子,在眉毛一样密密麻麻的树林里,如一颗美人痣一样,时时隐现。
           ④我们沿着上山的台阶慢慢走着。一级级台阶,弯弯曲曲,干净如洗。
          ⑤到了半山腰时,那儿有个平台,几棵松树挺立着一片青绿,树下有张石桌,几张石凳。
          ⑥几个年轻人围着桌子,有的吃着饼干,有的喝着饮料,大声说笑着,还有的叽哩嘎啦地绕树追赶着。我和妻子走累了,擦着额头的汗,坐在一旁休息,喝起了饮料。
          ⑦那几个年轻人吃完饼干,喝完饮料,扯出卫生纸仔细擦了手。接着,一个个手一扬,将卫生纸无一例外地白花花地扔在地上。我看了,不由得皱皱眉。妻子忙拦着,轻声道:“别管闲事,和你无关。”
          ⑧我摇摇头,长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
          ⑨这时,一个老人拿着个蛇皮袋子慢慢走来,将卫生纸小心拾起,仔细折叠后,放进了袋子。一个小伙子见了,大声道:“老头,这饮料罐能卖点钱。那点纸,能卖啥?”说完,“哐”的一声,扔过一个饮料罐。老头见了,无言拾起,轻轻放入袋中。
          ⑩接着,又有几个易拉罐飞来。
    ⑪老人没说什么,只是抬头望望,再次拾起。
    ⑫老人已经七十多了,头发花白,一脸的皱纹。
    ⑬我见了,暗暗同情起老人来,拿了自己和妻子喝过的饮料罐,走了过去,笑着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然后,扛着袋子悄悄下山去了,消失在阳光里。
    ⑭那天,我和妻子尽兴而归。
    ⑮几天后,和朋友再见,谈到苍龙山的洁净,谈到那个可怜的拾破烂的老头。朋友一愣,告诉我:那是本市环保局的一个局长,退休后回到小城,一次,去苍龙山游玩,看到满山垃圾,一声叹息,找个袋子开始捡拾起垃圾来。以后,这就成了他的惯例,每天如此。
    ⑯一时,我脸红了,妻子也脸红了。原来,苍龙山的洁净,苍龙山的优美,不是天然生成的,是一个老人用手一下又一下捡拾起来的。
    ⑰文明,不是清闲的文字描写,是一种弯下身子的身体力行。
    (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段话,揣摩加点的词语表达了老人怎样的心理?
    我见了,暗暗同情起老人来,拿了自己和妻子喝过的饮料罐,走了过去,笑着放入他的袋子里。他再次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算是招呼。
    (3)说说文中的老人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3.课外阅读我能行。
    献身革命的方志敏ㅤㅤ1935年1月,因为叛徒出卖,方志敏被捕。蒋介石知道后,命令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头子俞伯庆劝降方志敏。俞伯庆假惺惺地对方志敏说:“蒋委员长很想重用你,你为什么不争取出来为党国效力呢?”方志敏哼了一声,说:“蒋介石是什么东西?”俞伯庆压住怒火又试探着说:“你们红军不是已经败了吗?”方志敏坚定地反驳:“我们永远不会失败!”
    ㅤㅤ俞伯庆见劝降不成,又派了军法处长和方志敏“谈话”,处长说:“你知道你们那个孔先生吧?他现在可是党国的少将参议,春风得意得很哪!”
    ㅤㅤ“这个无耻的叛徒,我绝对不会跟他一样。”方志敏一听,站起身厉声喝道,“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也决不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ㅤㅤ三番五次的劝降都失败了,敌人终于露出了豺狼的凶相。他们给方志敏吃霉米饭,里面还要加上稗子、谷壳和沙石。牢房里黑暗潮湿,老鼠到处窜,臭虫爬满墙,虱子满被褥。除了恶劣的生活环境外,敌人每天还要用酷刑“招待”他,皮鞭、老虎凳、辣椒水,可方志敏仍然没有丝毫的动摇。
    ㅤㅤ1935年8月6日,劝降不成的国民党无奈地将方志敏押赴刑场。在刑场上,敌人让方志敏转过身去,方志敏大笑道:“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倒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的!”天下起了雨,方志敏倒在了他热爱的这片大地上。
    ㅤㅤ叶剑英元帅曾题诗称颂方志敏:“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正因为有无数个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才炼铸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1)“春风得意”在词典中的意思有:①形容考上进士后得意的心情;②指进士及第;③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春风得意”在文中的意思是
     

    (2)对第1自然段方志敏说的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志敏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
    B.方志敏认为坚持正义的共产党一定会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C.方志敏憎恨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
    D.方志敏认为俞伯庆在欺骗他,因为他根本不相信蒋介石。
    (3)文章中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方志敏同志
     
    的精神。
    A.刚正不阿
    B.视死如归
    C.不屈不挠
    D.义正词严
    (4)短文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出方志敏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
     

    (5)方志敏只有一个,短文的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正因为有无数个方志敏式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才炼铸了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
     

    发布:2025/2/28 10: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0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