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宪法至上 建设法治国家
在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上,九年级(1)班同学就“坚持宪法至上,建设法治国家”这一专题内容,进行了系列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任务。
【我知晓】
2023年3月10日至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第四次全体会议。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分别面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庄严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1)结合上述材料和宪法宣誓誓词,谈谈你对宪法的认识?
【我评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一致。对此同学们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
小洋: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小琳: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在国家治理时只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就行了。 |
【我参与】
到2035年人民的权力和权利能得到更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成果将惠及每一个人。
(3)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青少年怎样做到与法同行?
【答案】(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③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小洋的观点正确。理由: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③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④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⑤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小琳的观点错误。理由: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①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③学会用法律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小洋的观点正确。理由: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③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④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⑤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小琳的观点错误。理由: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①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③学会用法律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2引用:2难度:0.3
相似题
-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义务监督宪法实施,宣传宪法。
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7 -
2.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向宪法宣誓。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5/1/1 22:30:3组卷:2引用:2难度:0.8 -
3.关于我国宪法的规定,以下对应内容准确的是( )
序号 项目 对应内容 ① 宪法基本原则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③ 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 ④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发布:2024/12/28 4:0:1组卷:10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