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时代》杂志评出的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中指出,美国及日本两个研究团队的报告中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项发现一方面解决了利用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另一方面也使得干细胞研究的来源更不受限.请回答下面有关胚胎工程的若干问题.
(1)在胚胎发育中,根据胚胎形态的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 桑葚胚桑葚胚、囊胚囊胚、原肠胚原肠胚三个阶段.
(2)胚胎工程中的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 供体供体和孕育胚胎的 受体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其生理学基础主要有哪些?a.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b.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形成后处于游离状态;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任何影响a.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b.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形成后处于游离状态;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任何影响(至少答出两点)
(3)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 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美日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利用病毒分别将四个基因送入皮肤细胞,促使普通的皮肤细胞产生变化,最后成为带有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称为诱导式多能性干细胞(iPS).在基因工程中,这四个基因称为 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所利用的病毒称为 载体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与借助胚胎提取胚胎干细胞比较,这样获得的干细胞的研究,其最大突破就是在不破坏胚胎的前提下提取可以复制成器官或组织的细胞,不仅避开了长期以来有关生物技术的 伦理(道德)问题伦理(道德)问题方面的争议,也使其来源更加广泛而方便.
(4)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从患者身上取出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从而获得早期人类胚胎,然后再从中培育“患者自身的”胚胎下细胞供医学临床使用的技术叫做 “治疗性克隆”“治疗性克隆”.这一技术也可以用来研究“克隆人”,中国政府对生殖性克隆人研究所持态度的“四不原则”是:不赞成不赞成、不允许不允许、不支持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答案】桑葚胚;囊胚;原肠胚;供体;受体;a.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b.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形成后处于游离状态;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任何影响;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胚胎干细胞;目的基因;载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伦理(道德)问题;“治疗性克隆”;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3 20:38:36组卷:10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