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扇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图1示意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图2示意辫状河流及沙洲景观。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

(1)指出影响图中扇三角洲面积大小及形态的因素。
(2)根据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扇三角洲发育过程中沉积方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3)辨状河流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起伏较小河段以及较平坦的冲积扇上,河道较多,经多次分叉和汇聚,在数不清的大小沙洲间来回摇摆,分分合合最终形成相互交织的状态。试描述图中辫状河流的形成过程。
【答案】(1)河流含沙量;山麓地形地貌;沿岸风浪大小等。
(2)先进积后退积,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为进积;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大变小,说明三角洲不断后退,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为退积。
(3)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床平坦开阔处,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沙洲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沙洲凸显,沙洲将河流水道阻挡致其分叉形成辫状河流。
(2)先进积后退积,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为进积;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大变小,说明三角洲不断后退,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为退积。
(3)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床平坦开阔处,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沙洲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沙洲凸显,沙洲将河流水道阻挡致其分叉形成辫状河流。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19 22:30:1组卷:14引用:5难度:0.6
相似题
-
1.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并说明判断理由。
(3)推测乙地与甲地比,有些沉积地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0引用:2难度:0.6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309引用:12难度:0.6 -
3.如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地形是
(2)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4)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