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的反应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装置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与锌的反应速率时,必须要求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注射器的内管一段距离后松手,若内管能回到开始位置,证明气密性好,若不能则说明气密性不好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注射器的内管一段距离后松手,若内管能回到开始位置,证明气密性好,若不能则说明气密性不好.
(2)按照上述装置图组装3套相同的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首先将注射器推至0刻度处,然后在三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相同形状的锌粒2g,最后通过分液漏斗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mol/L,2mol/L和4mol/L的稀硫酸40mL.
请填写下列表中空白:
序号 | 加入的稀硫酸浓度 | 反应时间/min | 收集的气体/mL | 反应速率/mL•min-1 |
① | 1mol/L | 11 | 10 |
0.91 0.91
|
② | 2mol/L | a | 10 | b |
③ | 4mol/L |
2 2 |
10 | 5.0 |
B
B
A.12和0.83 B.6和1.67
C.1和10 D.6和3.67
(3)如果将锥形瓶用热水浴加热,则收集10mL氢气的时间将
减小
减小
.【考点】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拉注射器的内管一段距离后松手,若内管能回到开始位置,证明气密性好,若不能则说明气密性不好;0.91;2;B;减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2引用:1难度:0.9
相似题
-
1.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的反应通常用来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现有甲、乙两个实验小组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如下:
甲组:改变反应物的浓度,通过溶液褪色的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可以使用的试剂有:①0.2mol/L H2C2O4溶液、②0.4mol/L H2C2O4溶液、
③0.02mol/L H2C2O4溶液、④0.1mol/L KMnO4酸性溶液、⑤0.01mol/L KMnO4酸性溶液
(1)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若假设:所用草酸溶液与高锰酸钾溶液体积比为1:2,请从上面的五种溶液中选择本
实验所需的三种溶液(填写序号)
(3)问题讨论:已知该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几乎不变,但是依据实验数据发现开始一段时
间后速率却在增大。
①你认为引起该反应速率增大的因素是
②欲设计实验确认,设计实验如表:实验
编号X mol/LKMnO4酸性溶液/mL Y mol/LH2C2O4溶液/mL MnSO4溶液
/mL褪色时间/s 1 4mL 2mL a 2 b c 0mL
乙组: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生成CO2气体体积的方法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放入B溶液中已知乙组完成两次实验分别是Ⅰ、Ⅱ.请完成以下各空:
(4)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5)分析所给实验仪器,实现该实验目的还欠缺的用品: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6引用:2难度:0.5 -
2.如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10mL H2O2溶液制取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单位:s)
请回答下列问题:
浓 度
反应条件30% H2O2 15% H2O2 10% H2O2 5% H2O2 无催化剂、不加热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 热 360 480 540 720 MnO2催化剂、加热 10 25 60 120
(1)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
(2)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三个因素说明这些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7引用:6难度:0.5 -
3.某同学利用铁与盐酸的反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所用铁的质量相等且铁块的形状相同,盐酸均过量),实验设计如表:
实验编号 盐酸浓度/(mol•L-1) 铁的状态 温度/K 1 2.00 块状 293 2 4.00 块状 293 3 4.00 粉末 293 4 4.00 块状 313
(1)若四组实验均以收集到448mL(标准状况)氢气为标准,则上述实验中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2)实验1和2是探究
(3)根据实验测得的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绘制得到图甲,则曲线c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4)若上述实验所用盐酸体积均为250mL,实验3反应进行2min时收集到448mL(标准状况)氢气,反应后溶液体积不变,则该条件下,该时间段内,以盐酸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Cl)=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60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