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2O3俗称氧化铁红,常用作油漆等着色剂。某实验小组用部分氧化的FeSO4为原料,以萃取剂X(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法制取高纯氧化铁并进行铁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如图:

已知:
①在较高的盐酸浓度下,Fe3+能溶解于甲基异丁基甲酮,当盐酸浓度降低时,该化合物解离。
②3DDTC-NH4+Fe3+═(DDTC)3-Fe↓+3N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萃取剂X萃取的步骤中,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FABF。
A.FeSO4原料中含有的Ca2+、Cu2+等杂质离子几乎都在水相中
B.为提高萃取率和产品产量,实验时分多次萃取并合并萃取液
C.溶液中加入X,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摇

D.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E.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F.分液时,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尽时,关闭旋塞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2)下列试剂中,可作反萃取的萃取剂Y最佳选择是 AA。
A.高纯水
B.盐酸
C.稀硫酸
D.酒精
(3)吸油量是反映氧化铁红表面性质的重要指标。吸油量大,说明氧化铁红表面积较大,则用在油漆中会造成油漆假稠,影响质量。不同浓度的两种碱溶液对产物吸油量影响如图所示,则上述实验过程中选用的碱溶液为 NaOHNaOH(填“NaOH”或“NH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DTC)3-Fe+3NaOH=3DDTC-Na+Fe(OH)3↓(DDTC)3-Fe+3NaOH=3DDTC-Na+Fe(OH)3↓。

(4)操作A为 过滤、洗涤、灼烧过滤、洗涤、灼烧。
(5)现准确称取4000g,样品,经酸溶、还原为Fe2+,在容量瓶中配成100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的K2Cr2O7溶液进行滴定(还原产物是Cr3+),消耗K2Cr2O7溶液20.80mL。
①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吸取25.00mL溶液后,把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的具体操作为 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锥形瓶中,使管尖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锥形瓶中,使管尖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②产品中铁的含量为 69.89%69.89%(假设杂质不与K2Cr2O7反应)。
小知识:移液管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量器,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它是一根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其下端为尖嘴状,上端管颈处刻有一标线,是所取的准确体积的标志。

【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答案】ABF;A;NaOH;(DDTC)3-Fe+3NaOH=3DDTC-Na+Fe(OH)3↓;过滤、洗涤、灼烧;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锥形瓶中,使管尖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69.89%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6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为测定某氟化稀土样品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利用高氯酸(高沸点酸)将样品中的氟元素转化为氟化氢(低沸点酸)蒸出,再通过滴定测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a的作用是
发布:2025/1/18 8:0:1组卷:24引用:1难度:0.5 -
2.煤气化是有效利用化石能源手段之一,有关反应如下:
①C+H2OCO+H2 ②CO+H2O高温CO2+H2一定条件
获得的气体称为水煤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气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使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收集反应后流出的气体。
[提出假设]对气体的成分提出了三种假设。
假设1:该气体是 CO、H2。
假设2:该气体是 CO、H2、H2O。
(1)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他们拟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假设(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实验前装置内部的空气已经排尽)。
(2)按气流从左至右连接各仪器,用题中小写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仪器可重复使用):
混合气→dc→
(3)仪器A中需加入试剂的是
(4)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是
[思考与交流]
(5)本实验的尾气需要处理,处理的方法为
(6)某同学认为增加焦炭的量可以提高化学反应①的速率,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并简述理由发布:2024/12/30 14:0:1组卷:34引用:4难度:0.5 -
3.为探究矿石样品X(仅含两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某同学设计并完成如图实验:
请回答:
(1)X含有的元素
(2)X的化学式
(3)红褐色沉淀C是
(4)气体D通入足量H2O2中发生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发布:2024/12/30 14:30:1组卷:14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