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历经万险,达到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2020年底,“脱贫攻坚”历时八年,披荆斩棘,圆满完成目标。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连通世界。2021年,中国开启“乡村振兴”新计划。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
上述材料,给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提示,结合你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不忘初心,以终为始
驼铃声声,汉唐人从长安城的起点,走出了一条交流共赢的繁荣之路。山歌阵阵,我们在脱贫攻坚达成目标的终点,写就了一首百年梦圆的富强之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无论是自己的路还是国家的路,我们只有不忘初心,以终为始,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完成“始命”。
以前人铺就的奋斗之路为新的开始,不忘初心才能最快到达终点。万户飞天时,茫茫苍穹便多了一颗亮眼的星。如今中国航天的探索延续着万户的梦想,九天揽月已是昨日,逐日而研就在明朝。可若不是像万户这样的勇士在前,恐怕今日的探索者也不敢向遥远的星辰大海迈出脚步。同样,若不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饮泪呼喊,今日的我们又何会在意那大山深处的一餐一饭呢?一枝一叶总关情,银丝缕缕见初心,正是因为无数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给了我们精神上的起点,才会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减贫目标,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所以,身处这样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国家,作为这样一个不忘初心,以终为始的“继承人”,吾辈踏着前人的起点,定能走到更远的终点。
以路程目标为不变的终点,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起航。当今社会,“疲惫”“落差”逐渐成为生活的常态,导致“人生意义”的暂时性失踪,“躺平”一词便在网络上火了起来。所谓“躺平”不是简单的懒惰或者颓废,而是面对巨大现实压力下的无奈和迷茫。如果,我们以终点为目标,那么迷茫也会离我们远去,在起点的设想也一定可以达成。同样,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并没有让脱贫攻坚的终点目标有任何动摇,于是不怕牺牲,以始为终的党员干部们写就了脱贫史上的奇迹。如脱贫攻坚中牺牲的“战士”黄文秀,尽管她已看不到终点,但山村中拔地而起的“文秀小学”已然成为了新的起点,伴随一代又一代的“战士们”走上为人民服务的新征程。
继前人之始,以己任为终,弘毅青年必有始有终。寒窗十二载,学习之路仿佛就要到一个里程碑式的终点。而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更要“任重而道远”。放眼今日,大湾区的建设已经开始,而新冠疫情仍然肆虐。无论是美好生活还是生命健康,我们都处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中,于己于国都要不忘初心,以终为始。在时代的考卷中,积极赶考,写就最好的答卷!
驼铃声声,汉唐人从长安城的起点,走出了一条交流共赢的繁荣之路。山歌阵阵,我们在脱贫攻坚达成目标的终点,写就了一首百年梦圆的富强之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无论是自己的路还是国家的路,我们只有不忘初心,以终为始,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完成“始命”。
以前人铺就的奋斗之路为新的开始,不忘初心才能最快到达终点。万户飞天时,茫茫苍穹便多了一颗亮眼的星。如今中国航天的探索延续着万户的梦想,九天揽月已是昨日,逐日而研就在明朝。可若不是像万户这样的勇士在前,恐怕今日的探索者也不敢向遥远的星辰大海迈出脚步。同样,若不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饮泪呼喊,今日的我们又何会在意那大山深处的一餐一饭呢?一枝一叶总关情,银丝缕缕见初心,正是因为无数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给了我们精神上的起点,才会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减贫目标,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所以,身处这样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国家,作为这样一个不忘初心,以终为始的“继承人”,吾辈踏着前人的起点,定能走到更远的终点。
以路程目标为不变的终点,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起航。当今社会,“疲惫”“落差”逐渐成为生活的常态,导致“人生意义”的暂时性失踪,“躺平”一词便在网络上火了起来。所谓“躺平”不是简单的懒惰或者颓废,而是面对巨大现实压力下的无奈和迷茫。如果,我们以终点为目标,那么迷茫也会离我们远去,在起点的设想也一定可以达成。同样,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并没有让脱贫攻坚的终点目标有任何动摇,于是不怕牺牲,以始为终的党员干部们写就了脱贫史上的奇迹。如脱贫攻坚中牺牲的“战士”黄文秀,尽管她已看不到终点,但山村中拔地而起的“文秀小学”已然成为了新的起点,伴随一代又一代的“战士们”走上为人民服务的新征程。
继前人之始,以己任为终,弘毅青年必有始有终。寒窗十二载,学习之路仿佛就要到一个里程碑式的终点。而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更要“任重而道远”。放眼今日,大湾区的建设已经开始,而新冠疫情仍然肆虐。无论是美好生活还是生命健康,我们都处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中,于己于国都要不忘初心,以终为始。在时代的考卷中,积极赶考,写就最好的答卷!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0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发布:2025/1/3 8:30:2组卷:2引用:4难度:0.5 -
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读以上材料,你有何启迪?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400字。发布:2025/1/3 9:0:2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9月21日,一则消息震撼全网。四川泸定地震中失联17天的甘宇在人们的不懈寻找下、终于获救!
甘宇是国有大型水电站的一名技术员,地震中,他冒险拉闸泄洪、排险救人而被困山林,身陷绝境中,甚至要靠喝尿液来维持生命、此时甘宇不知道,一场围绕他而展开的搜救活动正在进行中,从政府到民间,从怀抱希望的亲人、专业敬业的救援队员到熟悉环境的村民……,无数人自发自愿,前赴后继,冒着余震、落石,走过断道、悬崖,抱着不放弃的信念,搜救不停止;年近60的普通村民倪太高在山里独自找寻两天,最终找到了他之前并不认识的甘宇。
人们感动于好人甘宇的坚强和自救,感动于生命的韧性;更感动于众多普通人的善意接力——正是他们,才创造了这个守望相助的生命奇迹。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发布:2025/1/3 9:0:2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