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生活中的废物、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河水被污染的重要原因。如图是长江中游某水质监测站在2015年8月的某天DO(溶解氧)的实测数据,如表为不同温度下DO(溶解氧)饱和值表:
水温/℃ | 25 | 26 | 27 | 29 | 31 | 32 | 34 |
DO饱和值/mg•L-1 | 8.15 | 8.00 | 7.85 | 7.65 | 7.43 | 7.30 | 7.20 |
(1)上表中所列数据变化的本质原因
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DO饱和值下降
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DO饱和值下降
;(2)某日,天气:晴;在凌晨零点,河水中的DO(溶解氧)仅为该温度下的DO饱和值的75%~80%;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如在15时,DO饱和度可高达110%,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光照增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加强,产生氧气导致DO饱和值增大
光照增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加强,产生氧气导致DO饱和值增大
;(3)河水里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化学式以C6H10O5为代表)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作用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所需的O2的量叫做BOD(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当天该水质监测站测得河水中所含有机物的质量折合成C6H10O5为0.010g•L-1,通过计算回答:
①该河段水体的BOD(生化需氧量)为
11.85
11.85
mg•L-1;②该河段适合鱼类生存吗?(设水温为25℃)结论及理由是:
不适合鱼类生存。因为25℃饱和DO值为8.15mg•L-1,小于BOD值11.85mg•L-1,会造成鱼类缺氧
不适合鱼类生存。因为25℃饱和DO值为8.15mg•L-1,小于BOD值11.85mg•L-1,会造成鱼类缺氧
;(4)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的溶氧就会急剧减少(甚至可降至零),导致“赤潮”或“水华”的发生,简要说明水中缺氧的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藻类等浮游植物疯狂繁殖,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溶解在海水表层,不易进入深层水中;水下植物不能得到光照,无法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O2;大量死亡的海藻在分解时却要消耗水中的溶氧,这样水中的溶氧就会急剧减少(甚至降至零)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藻类等浮游植物疯狂繁殖,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溶解在海水表层,不易进入深层水中;水下植物不能得到光照,无法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O2;大量死亡的海藻在分解时却要消耗水中的溶氧,这样水中的溶氧就会急剧减少(甚至降至零)
(打出一条即可)。【答案】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DO饱和值下降;光照增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加强,产生氧气导致DO饱和值增大;11.85;不适合鱼类生存。因为25℃饱和DO值为8.15mg•L-1,小于BOD值11.85mg•L-1,会造成鱼类缺氧;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藻类等浮游植物疯狂繁殖,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溶解在海水表层,不易进入深层水中;水下植物不能得到光照,无法继续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O2;大量死亡的海藻在分解时却要消耗水中的溶氧,这样水中的溶氧就会急剧减少(甚至降至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60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水的污染。某城镇生产、生活区的分布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处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河水中
(2)你认为在A、B、C三处中,最适合作自来水厂取水点的是
(3)请列举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发布:2024/8/1 8:0:9组卷:9引用:3难度:0.7 -
2.以下关于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不相符的是( )
发布:2024/10/26 17:0:2组卷:32引用:3难度:0.9 -
3.近年来,我国近海不断发现有“赤潮”现象,而且大量鱼类死亡,导致鱼类死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生活用水或某些工业废水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排放入海后,造成海洋中的藻类过度繁殖,使水中缺氧;
②养殖业本身投放了过剩饵料,使海水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繁殖,水中缺氧;
③有些藻类本身有毒,被鱼类吸食,中毒而死;
④藻类被鱼鳃吸附,使鱼类呼吸困难,窒息而死.发布:2024/8/10 15:0:1组卷:116引用:9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