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权威发布】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前言如下: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资料来源:新华社)
图一:《规划纲要》中热门关键词提及频次
图二: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
中国百强
城市排名
城市 2018年GDP
总量(亿元)
人均GDP
(万元)
3 深圳 24247 22.25
4 广州 23070 16.43
16 佛山 10308 12.18
19 东莞 8202 9.86
56 惠州 4136 8.68
77 茂名 3158 4.22
82 湛江 3013 4.16
83 江门 2970 6.29
91 珠海 2718 16.17
4* 香港 23422 30.45
40* 澳门 5441 93.71
粤港湾大湾区“2+9”GDP 110685.33 12.18
中国GDP 860392.05 6.63
占比 13%
注:《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统计对象,以其中GDP总量排名前100位的城市作为上榜城市,而后根据经济指标(权重0.618)和软经济指标(权重0.382)分值计算其综合得分,以此进行排序。经济指标由GDP和储蓄组成,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组成。
(数据来源: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
【网络调查】
      在民生建设与公共交通方面,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工程的开通,以及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的开建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策略意义。而广州至中山、广州至深圳的地铁,以及莞深城轨也提上了日程。展望2019,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条件有望进一步放宽,尤其是为了更加便利粤澳两地人员往来交流,经粤澳双方商定,自2019年1月1日开始,现有粤澳私家车可以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
      在人员交流和就业安排方面,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区的相互融合,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港澳台人士已经可在广东入户、购房、入学等政策,加速了湾区内人才的流通,从而可以让更多来自香港和澳门的人来到内地就业、旅游、科研、养老等,推进港澳和内地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民间往来。
      在区域合作和促进发展方面,深汕合作区、广佛同城化、广州中山合作协议、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等更是令区域内的政府、企业和机构可以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以改善港澳和内地的隔阂,特别是在投资、贸易方面。
      毋庸置疑,随着《规划纲要》的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是今后中国乃至亚洲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诸多有利条件,但目前与世界一流湾区尚存在不小差距。粤港澳大湾区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经济、产业概念,而是同时涵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今后,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将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还将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对外开放的新门户,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大带动作用。
      伴随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启动与开工,大湾区内港口、机场、轨交、高铁、路桥、水利等行业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同时,随着5G时代即将来临,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大湾区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点投资机遇之一。这些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的建设,不仅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内优质社区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着休闲旅游、养老、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性服务业将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并且,由于科技与创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可以关注创新经济发展新阶段下的新兴行业。
(资料来源:摘自新浪专栏网络,有删改)
【各抒己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之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科技创新成为了大湾区实现制度创新的重要抓手,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本质是要打造中国版的“硅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创新之都。
      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粤港湾大湾区对香港年轻人是机遇。中央用很长时间谋划大湾区建设,分了两步走,先听取了香港澳门年轻人的意见。我不想用“北上”形容去大湾区,我们必须改变这个概念。这其实是家的扩大,家的延伸。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粤港澳三地都有强势城市,都争当龙头,粤港争雄,深广争雄,多重竞争。此外,还有两种制度,两个特区,三种关税,南沙、横琴和前海三个自贸区,是全球最独特、最复杂的湾区。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鲁晓明: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内城市在旅游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粤港澳大湾区的海陆空公共交通体系愈发完善,城市间的沟通更加紧密,这些都为大湾区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旅游市场的建设不仅仅是交通设施的建设,要实现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需要构建有利于旅游资源共享、人员畅通交流的体制和机制。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B

A.从图一看出,《规划纲要》中热门关键词提及频次最高的依次是创新、科技和合作。
B.从图二看出,深圳、香港和广州GDP总量均突破两万亿元,佛山紧跟其后,东莞有望跻身万亿榜单。
C.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动最强的区域。
D.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更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2)下列关于对网络调查内容的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D

A.2019年粤港澳地区交通将更加便捷,尤其是粤澳两地人员的往来较2018年便利。
B.港澳台人士可在广东入户、购房、入学等,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加速人才流通的一大举措。
C.在区域合作和促进发展方面,尤其是在投资、贸易方面,区域内的政府、企业和机构可以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D.因为科技与创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因素,所以人们就要关注创新经济发展新阶段下的新兴行业。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林江认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本质是要打造中国版的“硅谷”,这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规划思路相吻合。
B.霍启刚认为,粤港湾大湾区对香港年轻人是机遇,他鼓励香港年轻人要抓住机遇,勇于开拓进取。
C.郑月娥指出,粤港澳三地的强势城市包括广州、深圳和香港,而全球最独特、最复杂的湾区当属南沙、横琴和前海三个自贸区。
D.鲁晓明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基础好,目前需要构建有利于旅游资源共享、人员畅通交流的体制和机制。
(4)结合材料,请分点概括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
(5)生活在广州的你,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怎样的预测?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图表分析
【答案】B;D;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17 8:0:1组卷:23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走近“新冠病毒”【材料一】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蔓延全国。起初,科学家也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称之为“类SARS”病毒。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前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病毒要进入细胞,细胞上就必须要有它对应的受体(Receptor)。
          比如艾滋病病毒HIV的常见受体是CD4蛋白,通常在血液里免疫细胞的表面,所以HIV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而不用担心空气传播。而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和SARS一样,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这意味着病毒要感染人类,首先得接触到有这种酶的细胞,完成受体结合。而我们恰好有不少这种细胞就暴露在空气中--黏膜。黏膜的意义在于分泌黏液,保持湿润。黏膜细胞主要存在于我们的嘴唇、眼皮、鼻腔和口腔中。当病毒以某种方式接触到你的口腔黏膜,与受体结合,感染就开始了。每个被感染的细胞会产生成千上万个病毒颗粒蔓延到气管、支气管,最终到达肺泡,引发肺炎。感染完成后,传播也不是难事。人们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混合着来自咽喉等部位的呼吸道分泌物,形成飞沫核,随着喷嚏和咳嗽传播到空气中,接触其他人。带有病毒的飞沫核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也会导致接触感染。在病毒感染之后,会有一个最长14天的潜伏期。潜伏期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出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据调查,治愈的感染者出院后,少部分人在接受病毒核酸检测时依然会呈“阳性”结果。2月14日,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卫生厅发言人表示,多伦多市确诊的两例新冠肺炎患者,在临床诊断已经痊愈出院的情况下,两周后测试的鼻咽拭子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至今在家隔离。因此,一部分康复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携带者。但钟南山院士也指出,出院后测出阳性的病患,可能是由于粪便、肠道的病毒残余物。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秩表示,广东初步数据显示14%的出院患者有“复阳”现象,已经对他们进行集中的医学观察,但没有出现第二代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根据初步的统计,“复阳”患者出院后一般不具备传染性,但这些案例的出现,再一次显示出新冠病毒不为人知的特性。
    【材料二】
          从2020年1月20日开始,口罩就成为了稀缺资源。钟南山院士指出,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口罩的多层结构可以有效的阻隔可能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飞沫核,这些飞沫的尺寸一般在0.7-2微米之间。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口罩有: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纱布口罩等。口罩对于微粒的捕捉效率如下表所示:
    几种口罩对微粒的捕集效率
    口罩类型/
    微粒大小
    0.1微米 0.7微米 1微米 2微米 5微米 10微米
    纱布口罩 9% 1% 1.2% 1.9% 35% 79%
    普通医用口罩 71% 70% 73% 88% 93% 100%
    医用外科口罩 82% 80% 86% 97% 100% 100%
    N95口罩 96% 97% 97% 99% 100% 100%
    【材料三】
    “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越势。”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
    【材料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一些关于疫情的谣言也肆意传播。
          谣言的传播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谣言的传播,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①谣言主题必须极具重要性;②谣言的细节必须足够模糊,缺乏方便人民辨明是非的细节。此外,谣言的传播还需要方便、快捷的群体信息交流渠道。而朋友圈、微信群和微博等互联网交流平台,恰恰成为了谣言传播的主要土壤,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在这举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政府、科学专家应积极行动起来,抗击谣言。对于广大群众,面对不明信息要提高警惕,做“剑客”“智者”,不做“看客”。
    (1)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初,新型冠状病毒又称“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
    B.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之一。
    C.与HIV病毒不同,新冠病毒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因此,其不能通过血液传播。
    D.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SARS病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后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B.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出现症状前会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一般不会超过14天。
    C.谭文杰指出: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D.随着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和微博等互联网交流平台的流行,谣言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省略?请简述理由。
          根据初步的统计,“复阳”患者出院后一般不具备传染性,但这些案例的出现,再一次显示出新冠病毒不为人知的特性。
    (4)【材料四】中提到,“对于普通群众,面对谣言则应该做‘剑客’‘智者’,不做‘看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发布:2025/1/10 8:0:1组卷:7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直径约80-120nm,只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脊椎动物,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原体,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呈球形或椭圆形,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因此得名,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
          冠状病毒为一类大型家族病毒,能够导致人类和动物感染发病的病毒,能够引起人类发生从普通感冒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包括SARS(非典)的多种疾病。
    材料二:
          2013年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曾被称为“类SARS病毒”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这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而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气短,肺炎较为常见,腹泻等胃肠症状也有过报告。据报告,一些经实验室确诊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并无症状,但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大多数无症状病例是在大力追踪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接触者之后检出的。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是一种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研究表明,人类通过与受感染的单峰骆驼直接或间接接触而受到感染。在埃及、阿曼、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等一些国家的单峰骆驼中检出此病毒,并在中东、非洲和南亚单峰骆驼中检出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表明这些动物曾感染此病毒),病毒的起源尚不十分清楚,但根据不同病毒的基因组所做分析,人们认为它可能源自蝙蝠,并在很久之前传到了骆驼。自2012年以来,27个国家报告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沙特阿拉伯报告了大约80%的人类病例。据我们了解,人们在该国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单峰骆驼或个人而受到感染。在中东以外发现的病例,通常是在中东感染之后,病人前往中东以外地区旅行。在中东以外地区发生的疫情很罕见。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病,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暂命名为“2019-nCoV”。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已构成全球大流行。
          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4月21日17:00全球累计确诊2416526例;死亡166638例;累计治愈588884例;中国累计确诊84278例;现有确诊1621例,境外输入累计1608例,死亡4642例,治愈78015例;海外疫情:美国确诊已逾79万例。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目前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飞沫传播,第二种是密切接触,第三种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可能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气溶胶传播是指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悬浮在空气当中。病毒在气溶胶里存活的时间长短跟气溶胶的环境关系非常密切。比如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性,都可能会影响病毒的存活时间。如果温度比较高,病毒存活时间会比较短;如果温度比较低,存活时间相对会比较长;如果通风性能好,气溶胶含量浓度就会比较低,感染人的机会也会比较少。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冠状病毒直径约80-120nm,名字来历是形状球形或椭圆形,包膜上存在棘突像日冕。
    B.经过追踪调查,中东呼吸综合征无症状病例,都是接触了实验室确诊病例感染上的。
    C.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呈现的病状不同,有发烧咳嗽的,有罹患肺炎的,重症会死亡。
    D.随着我国进入七八月份的夏季,气温升高,理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可能减弱。
    (2)请结合材料一,用简明的语言给“冠状病毒”作出解释。
    (3)材料二的说明语言严谨准确,试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阅读材料三,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应该如何避免感染冠状病毒?

    发布:2025/1/10 8:0:1组卷:8引用:1难度:0.3
  •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认为低碳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关联吗?你会响应低碳生活的倡议吗?下面是某学校的“校园低碳环保调查”数据(节录)。

    【材料二】地球并不是传说中的聚宝盆,事实上,地球的宝藏正在被人类一点一点地吞噬,地球上每分钟有36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森林在消失。我们所消耗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根据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的计算,人类每年消耗的自然资源,需要地球花大约1.5年的时间再生。更好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无止境的物质消费。如果我们太肆虐的消耗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森林会退化,草原会变成荒漠,生态系统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会下降。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图表中的主要信息。
    (2)请你为“低碳生活”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3)作为社会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结合材料一、二内容具体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实现“低碳生活”。(至少两点)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141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