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澄清,另一瓶变质;接着,将澄清的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A瓶和B瓶是一组 对照实验对照实验。
(2)甲图中A瓶煮沸的目的是 BB。
A.把肉汤煮熟
B.杀灭肉汤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C.排除烧瓶中的空气
D.再次加工烧瓶成鹅颈瓶
(3)几天后,甲图中煮沸的A瓶中的肉汤保持澄清,B瓶中的肉场变得浑浊,表明肉汤中长有 细菌细菌。
(4)巴斯德由此推测出 细菌细菌不会自发地从肉汤中长出。
(5)乙图中,将盛有澄清肉汤的A瓶的瓶颈打断,几天后,肉汤变得 浑浊浑浊。
(6)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 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于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于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
【答案】对照实验;B;细菌;细菌;浑浊;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于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且黑暗的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整个水面,发现好氧细菌集中在水绵的叶绿体的所有受光部位,这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 )
发布:2025/1/8 8:0:1组卷:7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1 8:0:2组卷:9引用:1难度:0.5 -
3.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下面是几位科学家的研究。请从以下题目I、II中任选一题作答。
题目I 题目II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做了如下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他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图①所示。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如图②所示。
请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1)水绵的叶绿体呈
(2)本实验要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必需借助于
(3)好氧细菌向叶绿体上有关的部位集中,说明该部位产生了较多的
(4)能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193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尼尔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发现,细菌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H2S和CO2,同时释放S,即:
CO2+H2S光¯有机物+S
(1)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2)对比细菌光合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推测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O2可能来源于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3)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4)实验可以证明O2来源于发布:2025/1/8 8:0:1组卷:2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