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长进步要多一些“自以为非”ㅤㅤ①古语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事多从自身找原因,常想缺点和不足,勇于自我否定,就会少犯错误多进步。因此,不妨多一些“自以为非”。
ㅤㅤ②一个人要成长进步,最大障碍就是“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劝、看不到别人教训,全凭直觉而非事实行事;好大喜功、抱残守缺,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志大才疏、目闭耳塞;总认为啥都是自家的好、自己做的都对。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往往会造成“积非成是”,既自欺,又欺人,使“非”更非,后患无穷。
ㅤㅤ③知人不易,自知更难。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人,头脑清醒,善于自我革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理性自觉和高度自律的思想境界。“自以为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怕丢丑失面子,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缺点和错误。“自以为非”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一种勤于反省的自我批判精神。如果一个人富有自我批判精神,多“自以为非”,进而不断改“非”,则对自身成长大有裨益。
ㅤㅤ④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越是成功越不能自以为是,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多看自身不足。据《柳青传》记载,作家柳青曾写过一部近10万字的作品,因为自己不满意,最后亲手烧掉这部作品。吴冠中在艺术追求上始终坚持高标准,对自己稍有瑕疵的作品常付之一炬。其年表中记载有他的烧画经历,其中一次就烧了200多张。他的解释是,要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柳青、吴冠中的这种自我否定,是他们在文学和艺术上达到高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ㅤㅤ⑤“自以为非”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多进行自我批评,有接受批评的诚恳态度,别人才会真心实意提出反对意见。一事当前总是持自以为是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别人就很少提出批评、甚至会曲意逢迎。少一种不同意见,就少一个备选方案;少一个对立面,就少一次纠正片面和错误的机会。如此,不利于形成理性认识,不利于科学决策。
ㅤㅤ⑥“自以为非”是一种改进工作的基本方法。要想自己的工作让人满意,首先自己应努力做到无可挑剔。自己不满意的多了、改进了,别人不满意的自然就少了。给自己多挑毛病,别人就可能少挑毛病。人的成长进步是在不断地“自以为非”、不断地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实现的对工作多进行理性剖析,带着挑剔的眼光查找漏洞,堵塞漏洞,才能少犯错误。人人都应敏于反躬自省,勇于“自以为非”,一经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及时果断地纠正。
ㅤㅤ⑦“自以为非”也是个人加强修养不可缺少的锐利武器。多一些“自以为非”,让其成为一种习惯,经常自觉找缺点查不足,就能始终让自己保持思想纯正。
(1)第④段运用了
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有力地证明了“越是成功越不能自以为是,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多看自身不足”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如果给本文再补充一个论据,下面的材料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下面各项与本文表达的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B
B

A.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好说已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D.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答案】道理论证;举例论证;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3 12:26:7组卷: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133引用:2难度:0.8
  •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应当更加秉持于祖国于时代的自信心,重视并不断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自身志气、骨气和底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②自信自强,沉淀于中国悠久的奋斗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历史是影响其精神力量凝结和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奋斗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断奋斗的历史。正是有这种靡坚不摧、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支撑,帮助中华民族走过遥遥的历史长河,迈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征程。
          ③自信自强,淬炼于困难中凝聚的团结伟力。团结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前提。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一步步走来,并取得如今的伟大成就,正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取得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股团结的力量不仅是当今历史条件下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凝结强大精神动力进而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十四亿中华儿女共同托举强国复兴之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④自信自强,更需要发扬在新时代下的拼搏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数中国人挺身而出,担当奉献。见证国家脱贫奇迹,记录时代最美风景的陈贝儿;以9.83秒成绩闯进奥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的亚洲飞人苏炳添;双耳失聪但仍自强不息的青年学生赵梦南……他们作为青年一代,彰显了中华儿女的自信自强的精神风采。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更多的青年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在各自的赛道上书写绚丽璀璨的华章。
          ⑤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凝聚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坚定笃行不怠的理想追求,在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征程中勇担责任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崭新动力。
    (作者:顾发祥,有删改)【文本二】
          ①          。巍巍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历经磨难,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历久而弥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三闾大夫屈原在面对谄媚小人时的自我独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思想家荀子的自强坚持之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仙李白大气磅礴的自信之气……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在历史长河中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基因。
          ②面对新的挑战,我们青年人更要自信自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这样危急时刻,青年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在援鄂医疗队中,“80后”“90后”占到了护士成员的90%,这是我们青年人的自强之气;去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一炮而红,这是我们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之气,青春靓丽,用大唐风貌显尽这盛世气象;数百万青年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力量来服务基层……身处于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我们青年人更要自信自强,肩负起属于我们的时代责任,让我们的青春在实干奋进中熠熠生辉。
    (作者:陈莉,有删减)(1)信息提取。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一】的主要观点。
    ②根据语境,给【文本二】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文本一】【文本二】中划线处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3)请你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4)有同学搜集了下面的材料,你认为其可以用来作为【文本一】或【文本二】中的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简要分析。
          袁老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一边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一边努力推广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让杂交水稻在许多国家“生根开花”。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中写道,“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发布:2024/12/26 19:30:1组卷:29引用:4难度:0.5
  • 3.《鱼我所欲也》一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6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