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有方法 | 学习有成效 | ||
把握作品事实 | 阅读纪实作品,首先要学会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 (1)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到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深入分析和探究“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宣扬和评价,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从而瓦解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C.“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面骨凸出。”这是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D.书名的寓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
|
明确作者立场 |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学会阅读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 | (2)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其中,“赤匪”彭德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举一事例说明彭德怀的人物特征。 | |
领悟故事精神 | 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从观点中辨别立场,最终,要从中收获启迪。 | (3)《红星照耀中国》一经问世,在中国大地广为传播,引起轰动。海伦▪斯诺(埃德加▪斯诺的前妻)曾这样评价这本书:当时像一道闪电,唤醒了中国人民。请选择下面的一个章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她这样评价的缘由。 A.苏维埃社会 (第六篇《红军在西北》) B.总司令被逮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
【答案】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13 13:0:2组卷:25引用:4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A)红军告诉我,除了在川西的经验以外,他们到处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大军未到,名声早就已经传到,常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当然,他们对红军的政纲是很少有什么概念的,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支“穷人的军队”。这就够了。毛泽东笑着告诉我有一个这样的代表团来欢迎“苏维埃先生”!但是这些人并不比福建军阀卢兴邦更无知,后者曾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
(B)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以上文字选自
(2)根据两段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红军”的特点。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4引用:4难度:0.6 -
2.某班举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请根据阅读积累,将阅读记录卡补充完整。
阅读记录卡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1)
国籍:美国
标题解读:作者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发生、发展的原因,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2)书名:《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
国籍:(3)
作品内容: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如(4)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27引用:4难度:0.8 -
3.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的叙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2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