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划线字注音。
盂yúyú 沧cāngcāng 孰shúshú 汝rǔrǔ 知zhìzhì 乎hūhū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辩论,争论。辩论,争论。
②我以认为。认为。日始出时去离。离。人近
③及到了。到了。其日中如探汤热水。热水。
④孔子不能决裁决,判断。裁决,判断。也
⑤孰谁,哪个。谁,哪个。为汝多知智慧。智慧。乎
(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他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他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不能怪孔子,因为当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明白不了自然界的奥秘。不能怪孔子,因为当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明白不了自然界的奥秘。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考点】拓展延伸.
【答案】yú;cāng;shú;rǔ;zhì;hū;辩论,争论。;认为。;离。;到了。;热水。;裁决,判断。;谁,哪个。;智慧。;一儿曰:他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不能怪孔子,因为当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明白不了自然界的奥秘。;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9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①神,魏武奇爱之,以②宴在宫内,因欲③以为子。宴乃④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⑤之,即遣还外。
【注释】
①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②以:把。 ③欲:想,希望。 ④乃:于是。 ⑤知:明白。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庐也。庐:
②人问其故。故:
③即遣还外。遣还:发布:2025/3/13 5:0:1组卷:50引用:2难度:0.6 -
2.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段文字选自《
(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④其人弗能应也。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
(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A.言过其实的人。
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
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
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
(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发布:2025/3/12 20:30:2组卷:90引用:3难度:0.3 -
3.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一儿曰:“日初出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及:
(2)用现代汉语替第一个小孩儿说明他的理由。
(3)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4)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发布:2025/3/12 22:0:1组卷:24引用: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