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黄土厚度最大、黄土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直立性强,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黄土高原上逐渐孕育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窑洞是黄土高原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区。
材料三:图1为“黄土高原不同颗粒带分布示意”。图2为“窑洞民居景观图”,图3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示意图”。

(1)简述黄土高原颗粒分带的形成过程。
(2)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等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简要说明从黄土塬、到黄土墚、黄土峁的形成过程。
(3)说明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为什么选择“穴居式”居住方式。
(4)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措施,分析植树种草对减轻水土流失的影响。
【考点】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案】(1)西北季风将新疆、内蒙古、蒙古一带的沙源向东南搬运;随着距离增长和地表起伏,风力不断减弱,所携带沙尘在黄土高原基底次序沉积;于是在内蒙一带形成搬运后的戈壁,向东南形成沙漠—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的次序分布。
(2)黄土高原形成初期,地面平坦沟壑少,原面平整,称为黄土塬;塬面水土流失使地表面形成许多沟谷,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黄土墚;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一黄土峁。
(3)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好,气候比较干燥,挖洞不易坍塌;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穴居冬暖夏凉;就地取材节省建筑投入。
(4)根系固定土壤,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树冠,枯枝落叶截留降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阻挡坡面径流,降低流速,减轻侵蚀;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形成初期,地面平坦沟壑少,原面平整,称为黄土塬;塬面水土流失使地表面形成许多沟谷,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黄土墚;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一黄土峁。
(3)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好,气候比较干燥,挖洞不易坍塌;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穴居冬暖夏凉;就地取材节省建筑投入。
(4)根系固定土壤,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树冠,枯枝落叶截留降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阻挡坡面径流,降低流速,减轻侵蚀;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示意亚洲东部某区域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示地区在花岗岩形成之前的地质作用过程。
(2)指出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类型,并描述②地地貌特征。
(3)简述F群岛的形成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3引用:4难度:0.5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
(1)推测图示地区是否可能出现变质岩,并说明判断依据。
(2)甲、乙两地都为山岭,试分析其成因的差异。
(3)简析丙地两侧泥砂岩厚度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1引用:3难度:0.5 -
3.读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
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40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