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B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如鸣珮环,心乐之”中的“乐”,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快乐”。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乃记之而去”中的“去”,通过勾连“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中的“去”,可理解为“离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C
A.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又贴切。
B.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来安排材料。
C.选文“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角度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是游鱼的动态美。
D.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联系上文,探究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记》)【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攲: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答案】B;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0 8:0:9组卷:7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