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古法制硫酸并进行SO2性质探究。

已知:①“青矾”是指FeSO4⋅7H2O,高温受热可完全分解得到红棕色固体和气体混合物;
②SO2熔点-75.5℃,沸点-10℃:SO3熔点16.8℃,沸点44.8℃。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硫酸
实验开始前打开活塞K1、K2,关闭活塞K3,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活塞K1、K2,打开活塞K3,用酒精喷灯高温加热青矾。
(1)加热时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SO4•7H2O 高温 Fe2O3+SO2↑+SO3↑+14H2O↑2FeSO4•7H2O 高温 Fe2O3+SO2↑+SO3↑+14H2O↑。
(2)B装置的作用是 将SO3和水蒸气冷凝制得硫酸,防止对SO2性质的探究造成干扰将SO3和水蒸气冷凝制得硫酸,防止对SO2性质的探究造成干扰。
(3)将一定量的青矾在500℃时隔绝空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检验其固体产物,请设计实验证明此固体产物不含二价铁: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再滴入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不褪色,证明该固体不含二价铁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再滴入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不褪色,证明该固体不含二价铁。
Ⅱ.探究SO2的性质
在装置C中先后三次加入同浓度同体积不同情况的钡盐溶液。控制食用油油层厚度一致、通入SO2流速一致。三次实验现象如下表:
高温
高温
实验 | ① | ② | ③ |
所加试剂 | 已煮沸的BaCl2溶液 | 未煮沸的Ba(NO3)2溶液 | 已煮沸的Ba(NO3)2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4)实验①中,曲线呈缓慢下降趋势,原因是
溶于水的部分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电离出氢离子:H2SO3⇌H++,使溶液pH减小
HSO
-
3
溶于水的部分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电离出氢离子:H2SO3⇌H++,使溶液pH减小
。(用方程式表示)HSO
-
3
(5)对比分析②③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未煮沸的Ba(NO3)2中含有氧气,能显著提高硝酸根氧化SO2的速率
未煮沸的Ba(NO3)2中含有氧气,能显著提高硝酸根氧化SO2的速率
。Ⅲ.SO2含量的测定
(6)为对排气法收集到的SO2气体进行含量测定,将1120mL气体(已折算为标准状况)通入足量的Ba(NO3)2溶液中,经过滤、洗涤、烘干,最终得到沉淀10.718g,则SO2体的体积分数为
92%
92%
。若该实验数据较实际值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 ②
②
。①气体通入速率过快
②沉淀未进行恒重操作
③收集的气体中有CO2
④未用食用油覆盖液面
Ⅳ.SO2的应用
SO2可用于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已知Na2S2O3⋅5H2O易溶于水,在酸性或高温环境下不稳定。主要用作还原剂、定影剂等。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的装置如图所示。

(7)反应结束时,必须控制溶液的pH不能小于7,否则会造成的后果是
S2+2H+=S↓+SO2↑+H2O
O
2
-
3
S2+2H+=S↓+SO2↑+H2O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O
2
-
3
(8)实验结束后,进行样品纯度的测定。称取0.5000g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样品加水溶解,加几滴淀粉溶液,然后用0.1000mol/L的标准碘液滴定,测得消耗标准碘液体积的平均值为9.50mL,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94.24%
94.24%
(保留四位小数)。已知:I2+2S2O
2
-
3
O
2
-
6
(9)若滴定前未用标准碘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定样品中硫代硫酸钠晶体纯度
偏高
偏高
(“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答案】2FeSO4•7H2O Fe2O3+SO2↑+SO3↑+14H2O↑;将SO3和水蒸气冷凝制得硫酸,防止对SO2性质的探究造成干扰;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再滴入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不褪色,证明该固体不含二价铁;溶于水的部分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电离出氢离子:H2SO3⇌H++,使溶液pH减小;未煮沸的Ba(NO3)2中含有氧气,能显著提高硝酸根氧化SO2的速率;92%;②;S2+2H+=S↓+SO2↑+H2O;94.24%;偏高
高温
HSO
-
3
O
2
-
3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16 0:0:1组卷:35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是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A~D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
(2)装置D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
(3)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E、F、G中,能说明I-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为
(4)为了验证E中SO2与FeCl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取E中的溶液,往溶液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与FeCl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5)实验过程中G中含酚酞的NaOH溶液逐渐褪色,此实验证明SO2具有漂白性还是其溶于水显酸性?请设计实验验证:发布:2024/12/30 14:0:1组卷:29引用:2难度:0.5 -
2.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中现有药品:①稀盐酸 ②稀硝酸 ③Na2SiO3溶液 ④Na2CO3固体,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 N、C、Si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装置A、B中所装药品分别为发布:2024/12/30 14:30:1组卷:19引用:2难度:0.5 -
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图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广口瓶内应盛放的液体是
①水 ②酸性KMnO4 ③Na2CO3溶液 ④饱和的NaHSO3溶液
(3)装置C和D 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但原因却不同.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解释C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4)装置D中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棉花中应浸有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5)实验完毕,待A中烧瓶内液体冷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稀释,溶液为蓝色.为了证明蓝色只与Cu2+有关,而与其它离子无关,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对实验目的没有意义的是
①观察稀H2SO4 溶液呈无色 ②观察CuSO4 粉末呈白色 ③稀释CuSO4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④往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过滤,滤液呈无色⑤往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滤液仍显蓝色发布:2024/12/30 14:30:1组卷:13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