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和盐溶液都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阴、阳离子,它们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因此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的一个实验方案,分别利用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他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按如图所示接通电源,电流表指针发生一定的偏转,小灯泡发光,然后向烧杯中逐渐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可是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亮度几乎不变。第二次实验时,他另取一烧杯加入与第一次等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按如图所示接通电源,然后向烧杯中逐渐滴加硫酸溶液。
(1)第二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与第一次有何异同?
(2)请用所学的知识对两次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考点】欧姆定律.
【答案】(1)相同点:第二次实验溶液中也出现白色沉淀;
不同点: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亮度几乎不变,而滴加硫酸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变暗,到达一定量时,电流表没有示数,灯泡熄灭。
(2)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后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仍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溶液可以继续导电,电流表示数和灯泡亮度不变;
而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降低,直至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不导电,故电流表没有示数,小灯泡熄灭。
不同点: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亮度几乎不变,而滴加硫酸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变暗,到达一定量时,电流表没有示数,灯泡熄灭。
(2)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后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仍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溶液可以继续导电,电流表示数和灯泡亮度不变;
而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降低,直至刚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不导电,故电流表没有示数,小灯泡熄灭。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6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a所示,在一个电阻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两A、B、C、D四点。其中O为圆心,AB、CD为圆环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现把A、B两点接入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如图b所示的电路MN两端时,发现电流表示数为I0,当换接A、D两点,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
发布:2024/12/28 14:0:1组卷:106引用:3难度:0.5 -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3V不变,各元件连接无误且正常工作,R1=R3=6Ω,R2=4Ω,则
(1)当S1,S2都断开时,求电压表的示数。
(2)当S1,S2都闭合时,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发布:2024/12/28 14:0:1组卷:53引用:2难度:0.5 -
3.老师给小宁一个暗箱,其表面有两个接线柱M、N,它们之间电阻值RMN恒定不变。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进行实验:在开关S、S1都闭合和开关S闭合、S1断开两种情况下,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示数,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I随R1变化的曲线。由上述信息可知:
(1)电源电压U为
(2)RMN为
(3)图乙中曲线
(4)老师告诉小宁,暗箱的M、N之间只接有两个定值电阻:一个阻值为R0(R0值已知),另一个阻值未知,假设为Rx。求Rx的值。(用R0、RMN表示)发布:2024/12/28 14:0:1组卷:784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