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牡蛎[俄国]契诃夫 ①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了我。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
②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③父亲挨着我站住。他在五个月前来莫斯科谋求文书的职位,一直在奔走,托人找工作,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到街上来乞求施舍。
④前面是一所楼房,招牌上写着“饭馆”两个字。我的头无力地往后仰,朝一边歪着,不由自主地看着楼上,看着饭馆灯光明亮的窗子。我凝神细看,认出那是墙上一张招贴。它的白颜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认出上面那些字来。
⑤“牡蛎……”我终于认出了。
⑥奇怪的词!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个月,可是一次也没听过。
⑦“爸爸,什么叫牡蛎?”我费力地把脸扭向父亲,用沙哑的嗓音问。
⑧父亲没听见。他在注视人群的活动,用眼睛跟踪每一个行人……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句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颤抖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他甚至已经向一个行人迈出了一步,(A碰碰 B拉拉)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个人回过头来,他却说声“对不起”,慌乱地倒退回来了。
⑨“爸爸,什么叫牡蛎?”我又问。
⑩“这是一种动物……生在海里……这种东西是要活着吃下肚……”父亲说,“它们有壳,像乌龟一样,不过是由两片壳包住的。”
⑪“真恶心,”我小声说,“真恶心!”
⑫原来牡蛎是这么个东西!我就想象一种类似青蛙的动物,藏在两片贝壳里,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的摆动它那难看的下鄂,伸出几只螯,皮肤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厨娘厌恶地皱起眉头,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餐厅去。 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连它的眼睛、牙齿、爪子一股脑儿吃下肚去!它呢,吱吱的叫,极力咬人的嘴唇……
⑬我皱起眉头,然而……然而我为什么咀嚼起来了?那个动物可恶,吓人,可我还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我刚吃完一个,却已经看见第二个,第三个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这些也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张招贴……凡是我见到的东西,统统吃下肚去,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吃,我的病才能好。那些牡蛎吓人地瞪起眼睛,样子可憎,我一想到它们就发抖,可我还是要吃!吃!
⑭“给我牡蛎!给我牡蛎!”这呼声从我胸膛里冒出来,我向前伸出两只手。
⑮“帮帮忙吧,诸位先生!”这时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
⑯“给我牡蛎!”我叫道,揪住父亲的后襟。
⑰“你莫非要吃牡蛎?这么小的孩子!”我听见身旁有笑声。
⑱有两个先生站在我们面前,带着高礼帽,笑呵呵地瞧着我。
⑲“这倒有趣,你怎么个吃法呢?”
⑳一只有劲的手把我拖到灯光明亮的饭馆里去,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没咀嚼,没看它,也没问一声是什么。我觉得我一睁眼,就会看见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
㉑我忽然嚼到一种硬东西,听到碎裂的响声。
㉒“哈哈!他连壳都吃了!”人群笑道,“小傻瓜,这难道也能吃吗?”
㉓这以后我渴得厉害,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觉,因为胃痛。我觉得滚烫的嘴里有一股怪味。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㉔“我好像着凉了,”他喃喃的说,“也许是因为今天我没……那个……没吃东西,我。说真的,有点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见那些先生买牡蛎付出十卢布,那我为什么不向他们要几个钱呢?他们多半肯给的。”
㉕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梦见一只有螯的青蛙藏在贝壳里,转动眼珠。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我的父亲:他仍旧走来走去,打手势……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读契诃夫
曹文轩 ①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②医生职业的眼光,极容易使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疗治。
③我们在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总要不时地想到一个词:耐心。
④像契诃夫这样有耐心的作家,我以为是不多的,他在面对世界时,总要比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总是有点不耐烦,总满足于一个大概的印象,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中一滑而过,我们总是说不出太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细节。
⑤作为医生,耐心是他的职业习惯。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他的马车行走在草原上,远远的见到一架风车。风车越来越大,他看到了两个翼片。他居然注意到一个翼片旧了,打了补丁,另一个是前不久用新木料做成的,在阳光底下亮闪闪的。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就在由这份耐心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
⑥医生的职业造就了她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后来的人谈到契诃夫的叙事态度,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冷峻”。殊不知,这份冷峻的叙述态度,与从医养就的心性有关。他曾对一位作家说:“当你描写不幸的、倒霉的人,并打动读者时,你应当表现得冷静一些。这样才能勾画出不幸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突出这种不幸。”
⑦冷静,让契诃夫常常站在人物的背后,听他们低语,并把它记录成小说。虽然他在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时处处克制,但字里行间已分明沾满血与泪痕,这就让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于人物的悲悯情怀。
(选自新浪博客,原题为《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有删改)【初读感知】
(1)下列表述与《牡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DD
A.跟父亲站在街上时,“我”正挨着饿。
B.“我”认出招贴上“牡蛎”这个词,但不知道什么叫牡蛎。
C.在“我”的强烈要求“给我牡蛎”时,父亲终于开口向行人求助。
D.“我”在饭馆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牡蛎。
(2)阅读《读契诃夫》,简要概括医生这一职业对契诃夫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
【细读品析】
(3)阅读《牡蛎》第⑧段,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4)《牡蛎》第⑫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我”的想象写得如此丰富细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作用。
【联读发现】
(5)结合《读契诃夫》第②段,探究《牡蛎》第⑳段中,“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这一场面描写的用意。
(6)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2/26 8:0:1组卷:12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腊八粥》)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31引用:3难度:0.0 -
2.课外阅读。
渴望 晓萌今年过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街上的孩子们好多人都有。男孩子们凑到一块儿会比赛,滑得最快最溜的那个,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晓萌就开始为自己的礼物作谋划。他给爸爸详尽描绘了一个人蹬上滑板车之后的愉快感觉。然后,他在作业本的反面尽可能准确地画出一辆滑板车的图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张价格调查表,上面开列着每个商场出售的滑板车的不同品牌、不同质地以及不同价格的清单。爸爸听完后,只是说一句:上学吧。晓萌愣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没见到爸爸的任何动静。为保险起见,他把那张滑板车价格调查表拿出来,用黑笔描得粗粗的,先搁在爸爸的枕头边,又用酱菜瓶压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晓萌心里想,爸爸肯定会看见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晓萌彻底伤心了,因为爸爸什么也没有买。晓萌在家里垂着头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书包,出门上学去了。
(1)晓萌今年过生日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晓萌为自己的礼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谋划?想一想,在文中用“ ”画出来
(3)第3段中画横线放、搁、压、粘三个动词表现了晓萌
(4)《渴望》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发布:2025/3/13 4:0:1组卷:6引用:1难度:0.0 -
3.课内阅读。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引用:1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