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竹石》,回答问题。
竹 石(清)郑燮
咬定①青山不放松,立根②原在破岩中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千磨万击还坚劲③,任尔④东西南北风。注:
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
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
③坚劲:坚韧刚劲。
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 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的竹子。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 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的竹子。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
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3)这首诗的作者是 清清代的 郑燮郑燮。这首诗是一首 题画题画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 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迫害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迫害,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 勇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这首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这首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答案】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 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的竹子。;任凭各方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清;郑燮;题画;来自世俗、社会的各种迫害;勇于斗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这首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5/3/12 7:0:1组卷:44引用:3难度:0.4
相似题
-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所受的磨炼,其实象征着发布:2025/3/12 22:30:1组卷:23引用:2难度:0.5 -
2.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胧月:
②独: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夜晚的景色。
②“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有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③作者在这美丽的夜晚唱歌跳舞,听音乐,赏桂花,心情特别愉悦。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发布:2025/3/13 2:0:1组卷:25引用:1难度:0.6 -
3.把古诗与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并回答问题。
《马诗》 于谦 马 不怕牺牲、品质高洁 《石灰吟》 郑燮 石灰 不惧打击、坚韧刚劲 《竹石》 李贺 竹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2)我知道:像这样的古诗还有发布:2025/3/12 22:30:1组卷:15引用:2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