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城市生活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日益发达的全球交流,让地球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城市乃至全球环境,导致产生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014年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将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列为近十年最值得关注的十大紧迫环境问题之一,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同等重要。
       塑料制品的生产与使用导致塑料垃圾大量进入环境,扩散于陆地、湖泊、海岸线、大洋表面、海底乃至深渊。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5亿吨塑料垃圾进入陆地和海洋环境中,到2050年,估计将会有120亿吨塑料垃圾进入环境,这些塑料不会彻底“消失”,它们在紫外线和较低温度下分解成更小的碎片,即微塑料(直径5mm以下的塑料颗粒)。我国科学家调查马里亚纳海沟5108~10908m深的表层沉积物,发现微塑料含量竟然达到200~2200个/dm3,明显高于海洋表面水层。微塑料极易被海洋动物误食并分布于肠道、肌肉等组织中。例如,研究发现从苏格兰捕获的挪威龙虾有83%的个体含有微塑料,英吉利海峡的10种鱼体内也发现有吞食的微塑料碎片。
      目前,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是针对污水中氮、磷等常规污染物的去除,并未就微塑料去除进行专门设计,所以仍有相当多的微塑料随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水直接或经河流进入海洋中。
       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向源头追溯,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北京并不算是紧邻海洋的城市,但城市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塑料垃圾的制造者,也就对遥远的海洋产生间接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垃圾若经过分类回收、合理处理,则可有效降低塑料垃圾产生量,也能大大减少海洋微塑料的产生。
       海洋微塑料污染,只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的一个缩影。人们在享受方便、快捷、舒适的城市生活的同时,环境也为我们“买了单”,而且可能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环境“买了单”,我们子子孙孙的环境也为我们“买了单”,你如何思考和认识这样的代价?如何减少环境为你的生活“买单”?
(1)据文中信息分析,海洋生态系统中受微塑料影响最严重的成分是
消费者
消费者

(2)微塑料是否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出现在海洋鸟类体内?请阐述理由:
是。微塑料在体内不易被分解,可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之间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生物转移
是。微塑料在体内不易被分解,可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之间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生物转移

(3)除了本文提及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外,请再列举出其他两个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短缺、酸雨、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资源短缺、酸雨、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4)微生物学研究为解决海洋微塑料污染提供了一些思路,请写出一种利用微生物学相关知识,解决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思路:
通过突变或转基因技术,筛选、分离海水环境中微塑料高效降解菌,优化其海洋环境中的降解能力
通过突变或转基因技术,筛选、分离海水环境中微塑料高效降解菌,优化其海洋环境中的降解能力

(5)2020年5月1日起,北京市实行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下列垃圾类别中,塑料饮料瓶、塑料洗发水瓶等属于
b
b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6)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庄子等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出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今天,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请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这代人的需要,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这代人的需要,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答案】消费者;是。微塑料在体内不易被分解,可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之间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生物转移;水资源短缺、酸雨、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通过突变或转基因技术,筛选、分离海水环境中微塑料高效降解菌,优化其海洋环境中的降解能力;b;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这代人的需要,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8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下列对于生态平衡的认识,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3:0:2组卷:18引用:3难度:0.8
  • 2.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3:0:2组卷:9引用:11难度:0.9
  • 3.某同学依据生态学原理制作了“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0 23:30:2组卷:4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