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发光物体通过不同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不同的。为了研究发光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把不同高度的发光体AB(hA小于hB)分别放在焦距为f1和f2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和相距v,测出像的高度为h,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
表一:发光物体A
凸透镜的焦距为f1
实验 | u | v | h |
序号 | (cm) | (cm) | (cm) |
1 | 20 | 60 | 1.8 |
2 | 30 | 30 | 0.6 |
3 | 60 | 20 | 0.2 |
凸透镜的焦距为f1
实验 | u | v | h |
序号 | (cm) | (cm) | (cm) |
4 | 20 | 60 | 2.7 |
5 | 30 | 30 | 0.9 |
6 | 60 | 20 | 0.3 |
凸透镜的焦距为f2
实验 | u | v | h |
序号 | (cm) | (cm) | (cm) |
7 | 16 | 48 | 2.7 |
8 | 24 | 24 | 0.9 |
9 | 48 | 16 | 0.3 |
发光体高度
发光体高度
相同,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距越小
物距越小
,发光物体所成实像的高度越高。(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或2,5或3,6
1,4或2,5或3,6
中的相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当凸透镜焦距
凸透镜焦距
相同,物距
物距
相同,发光体的高度越高,发光体所成的像的高度越高
越高
。(3)发光物A与B的高度差为
0.3
0.3
厘米。【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答案】发光体高度;物距越小;1,4或2,5或3,6;凸透镜焦距;物距;越高;0.3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17引用:3难度:0.1
相似题
-
1.如图所示,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能观察到烛焰清晰像的操作是( )
发布:2024/12/24 7:30:2组卷:1792引用:14难度:0.7 -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进行实验:
(1)调整器材时,应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小聪好动且思维颇有创意,他突发奇想,要是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结果会怎样呢?他立即一试,哇塞!太神奇了,光屏上的像依旧十分清晰,只是原来放大的像变成了缩小的像!请你解释一下所成像依旧清晰的原因是 ;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 (填选项序号)。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实验过程中,某时刻,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将向 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4)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代替蜡烛放在10cm刻度处,凸透镜在图乙中的位置不变,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的形状应该是 。发布:2024/12/24 6:30:1组卷:202引用:4难度:0.6 -
3.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图中物距u应满足
A.u>2f B.u=2f C.f<u<2f D.u<f
(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填“前”或“后”)方。
(4)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5)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要模拟对眼睛的矫正,应在该凸透镜前放置一个适当的
(选填“凸”或“凹”)透镜。发布:2024/12/24 6:30:1组卷:173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