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科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这只生活在中生代(约2.5亿年前~6500万年前)的昆虫属于丽蛉(如图1),由于其具有的虹吸式口器和翅上的眼斑与现代蝴蝶相似,被称为“中生代蝴蝶”。化石证据显示,丽蛉类曾经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形态最为多样的昆虫类群之一,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何它们能繁盛一时,又为何悄然灭绝?

口器是丽蛉的摄食结构,初步推测具有虹吸式口器的丽蛉,可能取食裸子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研究发现,不同丽蛉的口器长度差异很大,长度在 0.6 毫米至 18 毫米之间。口器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其取食植物的“花管”长度,丽蛉口器的差异,反映了其取食植物的多样性。
丽蛉依靠翅飞行,翅上具有眼斑。眼斑是利用翅的结构模拟出动物的眼睛来恐吓天敌,是昼行性昆虫反捕食的重要策略。考古发现,与丽蛉化石伴生的还有大量脊椎动物化石,丽蛉的眼斑可能模拟了当时脊椎动物的眼睛。对于脊椎动物来讲,眼对眼的对视有很强的威慑力。直到今天,眼斑仍是许多昆虫的重要自我防护构造之一。
触角是丽蛉的感觉器官。雌性丽蛉触角为念珠状或丝状结构(图2a),而雄性丽蛉的触角为中生代昆虫中罕见的栉状结构(图2b)。研究表明,栉状触角增大了触角表面积,提高了感受器的灵敏度,增强了雄性感知雌性释放的性外激素的能力。
丽蛉的上述形态与结构特征,表明它们在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然而,随着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晚期的衰落,丽蛉也随之灭绝。
(1)丽蛉的虹吸式口器用于吸食花粉和花蜜,丽蛉的口器长度口器长度与其吸食特定的裸子植物的“花管”长度相适应,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
(2)翅上有眼斑的丽蛉的形成可以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释:由于基因基因的改变,使丽蛉群体中具有有眼斑和无眼斑两种类型,在当时环境中有眼斑有眼斑是有利变异,被保留下 来。
(3)丽蛉可能已具备长距离化学通讯能力,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是栉状触角栉状触角,这有利于寻找雌性。
(4)丽蛉在中生代处于繁盛期,而到中生代晚期后逐渐衰落直至灭绝,文中推测的原因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晚期的衰落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晚期的衰落。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 性。与丽蛉的故事类似,当前食性高度特化的大熊猫同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据此提出保护大熊猫的合理建议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严禁捕猎大熊猫,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严禁捕猎大熊猫,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考点】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答案】口器长度;基因;有眼斑;栉状触角;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晚期的衰落;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严禁捕猎大熊猫,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6引用:2难度:0.4
相似题
-
1.蜜蜂是群居动物。蜂王的职责是产卵,卵以后发育成幼虫,化蛹成成虫;工蜂不产卵,职责是供养蜂房、建造和保卫蜂房、寻找花蜜并酿造蜂蜜等,工蜂如发现蜜源,它就会在巢里表演“圆形舞”,或ˆ8字摇摆舞”,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蜜蜂是通过视觉信号和反复训练来完成这些工作的。雄蜂职责是交配。请回答:
(1)蜜蜂属于昆虫,它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是
(2)划线部分说明蜜蜂是一种具有
(3)蜜蜂与蜜蜂之间的关系属于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共生发布:2025/1/3 8:0:1组卷:6引用:1难度:0.5 -
2.以下动物都是“虫”,其中真正属于昆虫的是( )
发布:2024/12/25 14:0:5组卷:19引用:11难度:0.9 -
3.近几年,中纪委加大反腐力度,强调“打老虎”和“打苍蝇”同等重要,这里用“老虎”和“苍蝇”比喻违法乱纪的国家工作人员,下列对这两种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12 8:0:1组卷:11引用:3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