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离不开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的作用。图1为ADH的作用机理示意图。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肾素(也称血管紧张素原酶)--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体内肾脏所产生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能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产生升高血压的作用,其调节过程如图2所示。

(1)血浆渗透压是指 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位于 细胞膜上细胞膜上(填“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原因是 抗利尿激素是蛋白质,其受体位于肾小管集合管的细胞膜上抗利尿激素是蛋白质,其受体位于肾小管集合管的细胞膜上。分析图1,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 水通道蛋白合成促进对水重吸收水通道蛋白合成促进对水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3)肾素的作用机理是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当 细胞外液含量下降细胞外液含量下降时,肾上腺 皮质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也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最终产生升压作用。但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容易导致高血压,请根据题图提供一种开发降血压药物的思路:开发出的药物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从而减少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的量,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开发出的药物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从而减少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的量,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5)当肾小管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增加增加。机体需源源不断地合成分泌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激素,原因是 激素一经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的就会灭活激素一经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的就会灭活。
【答案】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细胞膜上;抗利尿激素是蛋白质,其受体位于肾小管集合管的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合成促进对水重吸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细胞外液含量下降;皮质;开发出的药物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从而减少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的量,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增加;激素一经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的就会灭活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3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依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其病因是因为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所致)和肾性尿崩症(其病因是因为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如图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5:30:3组卷:1引用:2难度:0.7 -
2.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如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4:30:1组卷:8引用:2难度:0.6 -
3.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4引用:2难度:0.7